走過沙士十年

編輯│鄧敏琳  記者 攝影│邱蔚怡 曾埸琛 歐志雄 黃嘉慧

香港人不會忘記,十年前神秘病毒席捲香港,近三百條寶貴性命被無情地奪去。香港猶如死城,我們足不出戶、戴上口罩、不停洗手,每天觀看新聞。今天,我們仍然記得醫護人員盡忠職守的故事;記者揭露政府官員隱瞞疫情、醫護設備不足……十年已過,為了預防沙士或其他傳染病而落成的傳染病中心及中港通報機制亦已順利運作,然而,通報機制的成效卻遭質疑。

沈祖堯

「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最好的時代」

「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最好的時代。」中大校長沈祖堯,當年是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部門主管,他引用《雙城記》的名句總結十年前的沙士一役,在最困難的時候可以同時看到人性最美麗和最醜惡的一面;有人付出努力,也有人推卸責任。

上下一心抗疾 體會生命的脆弱

沈祖堯表示,當時上下一心,團隊精神很強,所有威爾斯親王醫院的醫護人員都是自願加入Dirty Team(專門照顧沙士病人的隊伍),「一入去,其實發生甚麼事大家都不會知。」這段期間他們全程留守醫院作戰:「後來外科、婦產科、骨科醫生都來幫忙。」

沙士爆發期間,領導層的支持為醫護人員打了一枝強心針,當年威院的行政總監馮康醫生,每天親身走上病房慰問同事,為生病的同事送上水果和甜品,最後自己也染上沙士;沈祖堯每天七時便會走遍整間醫院,看看多了甚麼病人及病情變化。

沈祖堯更成為眾病人眼中的「強心針」:「有一位威院的護士染上沙士,住進瑪嘉烈醫院,我到瑪嘉烈探望他時,他拿著女朋友的照片,另一隻手牢牢抓著我,想我帶他回威院,不想死在瑪嘉烈。」幸好,病人最終回到威院,隨後亦戰勝病魔:「很多人沒有想過三十多歲就要面對死亡,幸好大部分是Happy Ending(好結局)。」

然而,沙士一役中,二百九十九人逝世,當中包括謝婉雯醫生。沈祖堯難忘當年到屯門醫院探望她:「她已經插了喉,沒有辦法和她說話,幾天後她就離世了。」

對沈祖堯而言,沙士所帶來的也不全是「好人好事」。沙士過後,有三輪針對處理沙士手法的調查會,當中以第三輪在立法會的調查會最為負面,當時聞說將會點名批評沈祖堯抗疫不力,沒有及早關閉病房接收沙士病人,導致醫護人員受到感染。近四十名威院前線醫生及中大教職員集體傳真至各大傳媒,質疑聆訊的公信力。雖然沈祖堯最終沒有被點名批評,但他回想起這段承受了不少壓力的聆訊時,認為於事件發生一年後才批評是事後孔明,對所有人都不公平。「個別議員對這件事特別尖銳,將責任歸咎於某些人(醫院管理層)的身上,對醫護人員來說是一種相當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