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Like行業大解構

各出奇招 吸引買家

雖然可以用軟件看帳戶地區來源,找出可疑的like,但如果來自本地,就不容易分辨了, M先生稱,自己會運用多種招數,提升帳戶的可信度,留住熟客。

第一招:易容術。為令大量假帳戶看來真有其人,每個假帳戶都會配備個人頭像,姓名亦會用心設計,力求逼真。M先生表示,他們特意在網上參考姓名清單,以之為假帳戶命名,還會避免重名,以免招人懷疑。他們甚至為假帳戶定期發文和發佈動態,並讓它們互加好友,保持帳戶活躍度,讓整件事更可信。

第二招:角色扮演。假帳戶不但會讚好,還會在客人的動態下留言,不同假帳戶更可以假裝互相討論,令人更信服有關品牌的人氣。每條追加的回應會加三元。M先生稱:「香港人有時很盲目地相信主流的意見,我們就是利用這種心態來賺錢。」他亦因應客戶的網店的特質去調整自己使用的假粉絲帳戶,性別、年齡等都在他的考慮範圍內,例如若為女性化妝品牌留言,他就會避用男性帳戶。

第三招:循序漸進。早前有政黨被媒體揭露其facebook專頁買粉絲造假,線索之一就是其粉絲量在一夜之間急升。M先生說他們會分期工作,避免類似錯誤出現:「我們會每天加幾百至幾千個Like,每天有多有少,不會讓人懷疑。」

在淘寶網上,吸引顧客的關鍵則在於「便宜」。淘寶網店不斷推出各種低價組合,如兩元一百個Like等,還有店主鼓勵客戶先用一元買下五十個Like進行體驗。淘寶賣家 B同學表示,有行家會限制最低消費(低於三十五元不賣),但他本人為從激烈競爭中殺出重圍,不會限制購買數量,而且如果facebook清查時將他提供的假粉絲帳戶清除,他還會免費為客戶重新補上同樣數量的假粉絲。

假Like也犯法?

賣假like行業商機處處,但這個行業其實有一定風險,香港警方於去年十二月首次破獲一宗透過買Like來製造良好商譽、卻收錢不付貨的網上詐騙案,以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拘捕了十名男女,包括騙財的買Like者和製造假Like的賣家。警方在回應本刊查詢時補充,商戶購買虛假的Like和好評,偽造商譽,已可能違反《商品說明條例》;若買Like者存心利用假Like騙財,幫其製造假Like的賣家亦有機會背上「串謀訛騙」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