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優生讀大學

辦資優課程有助收生

其實最先提供大學學分課程的院校是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資優教育發展中心總監吳大琪表示,它們自二千年開始提供資優課程,亦是最早引入學分制的院校。去年九月,科大更推出全港首個「中學/大學雙修課程」,由中學校長推薦中二至中四、在理科具興趣和潛能的學生修讀。課程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目前在課餘時間進行的大學預備課程;第二階段為今年暑假舉行的大學初階課程,難度與大學一年級課程相若,學生可修讀兩至三個學分;而第三階段則是高階課程,與本科生一同上課,預計於今年秋季開始。

吳大琪指出,雙修課程在外國十分普遍,香港的資優課程也是參考外國的經驗。他強調,修讀科大的資優課程或雙修課程,絕對不會增加學生入讀科大的機會,加入學分制亦只為給學生一份鼓勵和認同:「我辦資優課程不想為了收生,而是為了資優學生的需要。」

科大資優教育發展中心總監吳大琪教授表示,「資優生」不代表十項全能,他們當中有些的溝通能力會較弱。

他指出,坊間對「資優生」經常有誤解,以為他們是十項全能,樣樣皆精,有家長更誤以為,資優課程能幫助子女改善學業成績。吳教授憶述,曾經有家長因為兒子成績優異卻不獲科大資優課程取錄,特地前來找他,希望加開名額讓其兒子入讀,但最後他都堅決拒絕﹕「資優生是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成績好的學生不一定是資優學生,他們其實不需要上大學辦的資優課程。」

資優教育源於特殊教育

其實早於一九九零年,教育統籌委員會發表的 《第四號報告書》, 已經制定了香港資優教育的發展和推行方向。教育署 (現為教育局) 自二千年開始,採用三層架構模式來推行資優教育課程:第一及第二層次,於中小學內進行;第三層次,則由二零零八年成立的香港資優教育學院,委託各大專院校 提供資優課程,當中包括學分制資優課程。這些課程一般由大學自行籌辦,教育局沒有參與其中。

吳大琪表示,資優教育其實屬於特殊教育,旨在補足中學提供不到的服務,包括幫助某方面發展較快、但在學校得不到照顧的學生。例如部分資優學生的溝通能力較弱,科大的教授會成立一個小組,着力改善他們的溝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