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中史科

初中時曾修讀綜合人文科的黃文雋指出,綜合多個科目在一起為學生造成混亂。

皇仁書院曾經在初中推行綜合人文科,現已改為中史獨立成科。皇仁書院舊生黃文雋曾經修讀綜合人文科,他表示該科分多個單元去教授各科知識,最後卻綜合為一個考試,課程散亂令他抓不著學習重點。「尤其考試時,有些題目問中史,有些問地理,會有點奇怪。」在歷史方面,課程以世界歷史作主線,中國歷史所佔比重很少。到中三有獨立的中史科時,他更感到「(以前)好像沒讀過中史!」似乎讓學生多方面思考的理想,最後只造成混淆。

歷史與文化科 中西合壁

除了把所有人文科目合併外,學校還可選擇合併教授中國及世界歷史,組成歷史與文化科(俗稱新歷史科)。中、西史合併教授,目的是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歷史。因課程內容以中國歷史為主線,中史的內容會與獨立成科的中史課程相約,先教授一個時期的中史,然後教授同一時期的西方歷史。例如學習「古文明的形成與文化特徵」時,除了陶器等中國出土文物知識外,亦會介紹金字塔這些埃及文物。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就曾經把中西史放在一起合併教授,在學生眼中似乎得到不錯的成效,但該校現也改為把中史獨立成科。沙田循道衛理中學舊生陳婉儀表示,她在校時中西史放在一起合併教授,讓她能更宏觀地看歷史:「中西史本來就不應割裂,因為歷史是整個世界同時在發展」。她舉例指老師同時教授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兩段歷史,令她知道中國文明比西方更早開始發展,只是被後來居上。

保留獨立成科   仍然「大屋搬細屋」

有學校嘗試合併科目,但也有學校一直保留中史獨立成科,聖公會曾肇添中學就是其中之一,該校中史科主任余智輝表示:「如果學校要統整科目,背後一定有原因。例如合併科目後,能空出課時來加強其他科目,但我們沒有這個需要。而且我們覺得獨立成科是最好。」

他又說,雖然中史科的知識含量重,但只有掌握知識之後,才能發展其他如分析、評論等高階學習能力。然而,由於仍有新增其他科目,即使中史科能保持獨立,課時仍不斷被壓縮。「由大屋搬細屋,面積少了,便要扔掉東西。」不過,余智輝表示,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內容難以刪減,特別怕刪減後學生難以掌握歷史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