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中史科

編輯│石紫晴  記者│方可兒  攝影│方可兒

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浪潮,喚醒了大家對國民教育的反思,也喚醒了對中國歷史科的關注。不少人說,與其推行國民教育科,不如先做好中史科。十二年前,政府容許學校於初中以非獨立科目形式教授中史,繼而有兩成半中學放棄把中史保留獨立成科,將中史與其他人文學科合併。中史科消失於學生的眼前,於新高中選修中史科的學生寥寥可數。長此下去,中國五千年歷史是否從此不再為中學生認識,中國歷史又是否沒有修讀的必要?

時間表裡再沒有中史科

一九七零年代起,一些新科目如經濟及公共事務、公民教育等相繼湧現,但受課堂時數所限,課程發展議會希望統整科目,讓學生接觸新設學科。二零零零年,課程發展議會提出合併科目教學模式,容許學校選擇獨立成科或把人文學科合併教授,其中包括中史科。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一直關心中史科的發展,早於十多年前反對取消初中中史必修科,至今仍於報章專欄捍衛中史科的獨立性。他指中國歷史是一個清晰的學問系統,不應失去其獨立必修的地位。雖然方案中仍容許學校保留中史獨立成科的教學模式,但他說:「潘朵拉的盒子已經打開了。政府容許學校有選擇,如果校長不喜歡這科或任教這科的老師,便可借勢殺科。」

「好像沒讀過中史!」

何漢權一直反對中史與其他科目合併,常在報章專欄撰文,希望引起社會關注。

綜合人文科把不同人文科目如歷史、地理、中史等,以單元形式編整,每個單元從不同科目的角度研讀。例如中二其中一個單元為「中國古代文明的孕育」,教育局建議,除三皇五帝的中史內容外,更可加入中國河流等地理知識和甲骨文等文化元素一併教授,讓學生多方面思考這個議題。

雖然中國歷史的元素被規定必須列為學習內容,然而何謂中國歷史元素卻沒有統一定義,因此中史於各校的綜合科裡所佔比例存有差異。教育局只提供課程框架,書商亦未有出版綜合人文科的教科書,詳細的教學內容由學校自行編定。但編寫課程非老師所長,最後不少學校只跟據不同科目切割課程,再由該科老師教授自己本科的部分,難以達到理想中融匯貫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