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員罷工血汗史

海員如外人 待遇大不同

圖中為海總部分職員與海員在三月、海員大罷工勝利後在廣州的合照。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除了待遇問題,中國海員與外國人的待遇不同亦促成海員罷工的主因。當時外國船商聘請一些教育程度較低的中國人,他們掌握的航海技術也不高,貪其有力氣,只讓他們做較低下及粗重的工作,如燒煤、修理機器等等。高級海員如船長和機械長則全由外國人擔任,中國海員根本沒有晉升機會。有些客船甚至以影響客人印象為由,不准中國船員走上甲板,黃國健說:「若果你(中國船員)做客船的話,連甲板都不給上,你只能在艙底活動,認為有礙觀瞻。」

發動罷工 捍衛工人尊嚴

由於船公司和包工頭的剝削,再加上華人員工的不平等對待和惡劣工作環境,香港海員把矛頭直指俗稱「大老虎」的英資船商和縱容資方的港英政府。最後在一九二二年一月十二日發起為期五十六日的海員大罷工,開了中國罷工運動先河。

他們高喊著共同訴求:改善工作環境、待遇,要求加薪一至四成、取消包工制,改由工會直接介紹,爭取自己和工人的尊嚴。

黃國健表示,在罷工第一天,香港海員工會的談判代表原先只提出最後通牒,要求船公司在一天之內提出合理答覆,並未計劃在當天起即發起罷工行動。不過,資方三度拒絕工人訴求,工人再也無法忍受,在不足廿四小時內發起大罷工。

資方愈「企硬」 罷工勢愈盛

郭錦華船長表示,一九二二年時香港海員常被英國船商欺壓、生活困苦。

罷工初期大約有一千五百名中國及香港海員參與。他們停航離船,令船隻無法航行,英資船商因而遭受巨大的金錢損失。罷工海員在初期即使經過多次溫和申訴,資方也沒有理會,反而用強硬的方式對待他們。郭錦華謂:「搞鬥爭的就會被『炒』,或者會找黑社會份子來恐嚇他。」多次談判不果後,在短短半個月內,事件逐步升級,多達三萬多名海員參與,他們待工作中的船回到香港後就離船,令十百五十多艘船隻停航,香港的經濟活動大受影響。

起初港英政府只採取強硬的行政手段去壓制工會和海員,迫使他們復工,如宣佈戒嚴、拆去海員工會招牌、最後更出動武力鎮壓。多達十萬名來自各行各業的工人陸續響應。當時港英政府為了阻止海員集體回廣州罷工,實行武力鎮壓,在他們行經沙田時開槍掃射工人,造成五人死亡,流血收場。

「沙田慘案」把工人的憤怒推到極點,武力阻止不了工人的腳步,反而令更多工人組織起來。持續近兩個月的大罷工,令香港幾乎陷入癱瘓狀態,資方和政府最終不得不低頭,勞資雙方在一九二三年三月八日談判成功,達成協議,工會提出的九項要求,如上調工資三至四成、取消包工制、簽合約需有海員工會人員在場等,皆獲通過。當局把工會的招牌送回並重新掛上,象徵著逾十萬個工人取得最後勝利,並且啟發工人有意識地團結去爭取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