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會步大馬傳媒後塵嗎?

113-media3
黃國富指,傳媒是社會公器。要抵抗政治與經濟對社會公器的侵蝕,需媒體和社會各界堅守防線。(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迴避敏感議題 發行量公信力下跌

常青集團主要業務是跨國木材採伐。大馬傳媒評論人黃國富指,對張曉卿的商業王國來說,傳媒僅是其中一部分,但可能是最有影響力的一部分,假若公器私用,能讓其商業版圖不斷擴張。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早於二零零四年一月已發表題為《無法無天》的報告,批評常青集團在巴布亞新畿內亞等地非法採伐木材,其後亦多次指斥集團利用旗下媒體為其作掩飾和美化報道。 二零一一年,澳洲廣播公司報道,常青集團涉嫌賄賂巴布亞新幾內亞警方,以鎮壓村民,令開闢油棕園的計劃得以進行。有前《星洲日報》記者直言,報業是張曉卿「賺零錢」的工具,其伐木生意才是「搖錢樹」,故報章編採不會涉及其生意利益,很少報道這類伐木新聞。他又透露,遇到伐木業破壞環境等課題時要「酌情處理」,以往曾提出進行類似的專題報道,但都被高層禁止。

113-media4
黃進發指,馬來西亞媒體同時受《印刷與出版法令》控制。出版商必須每年更新准證,形成媒體進入市場的障礙,而內政部長可全權決定是否批准出版。(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撰稿人聯盟」成員、傳媒評論人黃進發指,從「黃絲帶」的經驗得知,若新聞資料一面倒,報章就會失去公信力,無法影響民意。莊迪澎在大馬《東方日報》〈傳媒論衡〉系列文章寫道,據馬來西亞發行資料認證機構二零一三年七月的報章發行量報告,世華媒體組成以來,旗下《星洲日報》、《光明日報》和《中國報》的總發行量增長逐年下跌,二零一一年起更出現負增長。而《星洲日報》亦因多宗醜聞,包括前總主筆羅正文的社論涉抄襲,公信力受質疑。

憂新人難當第四權 盼守編採自主

日前香港《明報》宣佈,馬來西亞《南洋商報》前總編輯鍾天祥將於三月一日起出任《明報》首席執行總編輯,而編務總監張健波則繼續取代已調職的劉進圖兼任總編輯一職。就《明報》以不熟悉香港情況的大馬人做總編輯,大馬傳媒人大肆抨擊。大馬《東方日報》副總編輯黃金城相信,這是張曉卿「向黨交心」的動作:薄熙來倒台令他在中國內地的商業利益大受影響,須整頓《明報》避免其報道風格影響人脈網絡。他又認為,在亞洲的傳媒環境,總編輯與媒體擁有者若意見相左,只能辭職或妥協,亦很難想像媒體擁有者敢於向權貴說不。「撰稿人聯盟」成員、傳媒評論人黃進發指,無論決定有否政治考量,外人入主不但欠人脈,亦對地方無感情或切身利益,不大可能會站在新聞自由最前線,「如果總編輯與媒體、當地社會都沒有淵源沒有感情,那家報館怎麼可能撐得起第四權的大旗?」

研究東南亞政治和大馬政黨的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鄭赤琰教授認為,香港《明報》員工連日抗議是反應過大,編採方針屬未知之數,大眾不應將張曉卿在內地營商視為「原罪」。但莊迪澎批評,早前《明報》加東版抽起專欄作者文章的做法,是嚴重且極為粗糙的自我審查,也具體反映媒體控制權對新聞和言論自由的威脅不下於政治干預和法規的管制。

曾發起馬來西亞自由撰稿人聯署行動的黃國富表示,希望《明報》能捍衛編採自主,傳媒是社會公器,「不是老闆說了算」。黃進發則表示,媒體最大的挑戰是市場,若有大眾支持建立有素質和公信力的網絡媒體,可取代現被控制的報章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