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用餐券 派發溫暖

Go Inside 分別提供$10的待用咖啡和$12的待用麵包及湯,券上更有位置可以讓捐贈者寫上祝福的說話。
Go Inside 分別提供$10的待用咖啡和$12的待用麵包及湯,券上更有位置可以讓捐贈者寫上祝福的說話。

然而,Go Inside身處較高檔的地段,她想到受惠者未必願意拿著待用券前來,實際效用不大,因而促使她與「平等分享行動」合作去派發待用券,變成外賣式待用餐。同樣地,雁姐亦因工作繁重,每天工作長達十八小時,故派發飯券亦多由「平等分享行動」參加者代勞。

飯券作媒介     表達愛與關懷

社工白艾榮(下稱小白)為「平等分享行動」其中一員。他表示,每次派飯行動,他們會派出約一百二十張至一百三十張飯券不等,當初因他看見社會上的無家者、獨居長者,深感太多人連三餐溫飽亦成問題;部份長者就算手頭較充裕,亦為節省金錢而寧願吃得較差。故他開始聯絡各區茶餐廳、小店推行「愛心飯券」,希望透過與人分享飯券,讓他們吃上較豐富健康的飯菜,Go Inside與雁姐美食便是與他們合作的小店之一。

他選店主要考慮價錢及職員為人,希望使用者進入餐廳會有人關懷、有人跟他們聊天,而不光是享用餐點。每每收到有心人的金錢,他便會於社交網站上作記錄。這個過程,也記錄了信任。

113SOFT_2
小白正為愛心飯券蓋上印章,準備與有需要人士分享。

提及「愛心飯券」與待用咖啡的最大分別,小白認為在於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傳統的待用咖啡只由餐廳提供咖啡讓人自行領取,買家與用家之間並無接觸。然而「愛心飯券」卻強調分享過程,對象主要是社區上遭遺忘的人:如獨居長者平日獨自生活、鮮有機會接觸他人;又如清潔工人雖令街道變得更乾淨美觀,其價值卻時常被忽視,透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去分享他們的關懷與愛,從而重建大家之間的連繫。

小白曾見一位婆婆在街上撿垃圾,便送上派飯券並和她聊天,話音未落婆婆已泣不成聲:「從來沒有人去關心她,她很久沒與別人聊天,每天都在那裡撿垃圾。但我想香港人實在太忙,遺忘了身邊的人與事,所以當別人發現到她的存在,她已經很感動。」他強調,一張飯券除了讓人飽餐一頓以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分享的過程,讓有需要人士感受到溫暖和愛。「不管你分享甚麼物資,甚至只是走過去說一句話,他們已經很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