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回歸三十年 學運老鬼力建民主中國 學界新血高呼香港自主

蔡耀昌(右三)於二零一一年六四燭光集會,以支聯會副主席身分致悼辭。(受訪者提供)
今年二月二十六日,中大學生會與本土學社合辦一場「學聯前途大會」。左為中大本土學社發起人劉頴匡,右為前中大學生會會長張秀賢。(黃靖凝攝)
今年二月二十六日,中大學生會與本土學社合辦一場「學聯前途大會」。左為中大本土學社發起人劉頴匡,右為前中大學生會會長張秀賢。(黃靖凝攝)

編輯│黃靖凝 記者│葉倩如 李晉榮 攝影│黃靖凝 葉倩如 受訪者提供

學生素來站在社運前線,一場由大專罷課觸發的雨傘運動,顯示學界領袖對香港發揮難以估計的力量。昔日學運領袖經歷過六四鎮壓和九七回歸,對中國有一份難以言喻的使命感,推動民主中國是當年學運的方向。今日,新一代學界領袖走過新界東北抗爭以至雨傘運動,本土意識高漲。先有港大學生會刊物《學

葉建源認為,落實一國兩制、民主回歸不容易。三十多年來,他覺得香港也進步了。(葉倩如攝)
葉建源認為,落實一國兩制、民主回歸不容易。三十多年來,他覺得香港也進步了。(葉倩如攝)

苑》出版〈香港民族 命運自決〉專題,又編印《香港民族論》一書,後有新一屆浸大學生會揚言今年不會出席支聯會舉辦的六四晚會……大學學生會陸續帶領大學生討論本土思潮。中國的民主發展,非大學生的頭號關注。

上一輩領袖 毋忘中國情

八十年代正值香港前途談判,香港學界領袖提出「民主回歸」。三十年後,中港氣候轉變,部分學生會領袖提倡本土概念。面對這個轉變,學運老鬼感慨良多。

葉建源在一九八三年當上香港大學學生會外務副會長。在港出生、父母均為內地人的他,屬移民第二代,國家觀念受上一代影響,故視中國為祖國。他身為香港學界領袖,眼見中國受苦,又讀到詩人艾青描述中國悲涼的畫面,令他決心推展中國民主,並以此為時代使命。

其時,學聯一直沿用「放認關爭」的口號,即「放眼世界,認識祖國,關心社會,爭取同學權益」。次年,他在學聯會議上提出修改,將口號「放認關爭」改為「放關建爭」。其中將「認識祖國」改為「關心祖國」;又因香港正值前途談判高峰,學聯將「關心社會」改為「建設民主香港」,訂立中港民主路的學運方向,支持民主回歸中國。

一九八九年北京掀起民主運動,香港學界積極聲援,蔡耀昌是其中一員。他於一九八六年參與中大學生會,先後擔任福利幹事與副會長。當年改革開放初見成效,他指很多人目睹中國正在進步,對她滿懷希望。校園內,國是學會主動與學生會合作,舉辦有關中國當代史的研討班,讓大學生聚首漫談馬克思主義、經濟改革等議題。

一九八九年,蔡耀昌當上學聯代表會中央代表。五月初,學聯主動發聲明、籌資金,聲援北京學運。五月二十一日,支聯會成立,學聯則轉而做宣傳工作,集結學界力量。六月三日晚,中央領導人宣布戒嚴部隊

蔡耀昌(右三)於二零一一年六四燭光集會,以支聯會副主席身分致悼辭。(受訪者提供)
蔡耀昌(右三)於二零一一年六四燭光集會,以支聯會副主席身分致悼辭。(受訪者提供)

清場,蔡耀昌沒有上北京,他在學聯辦公室通宵看電視直播,目睹北京長安大街的傷亡情況。他又憶述,當晚有北京學生掩護香港學聯代表逃離天安門,只求他們能平安回港,並把真相公諸於世。說到這裡,他壓住顫抖的聲音,數度哽咽:「我們還可以做甚麼呢?就是延續他們想要的事:中國有民主。」他從此立志,要終其一生推展中國民主。

一九九零年,學聯召開第三十二屆周年大會,學生會通過「反對中共一黨專政」決議,指「中國為多民族組成的國家,各民族應有民族自決的權利」,並以此作為來年的新路向。

尚有精彩內容 請轉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