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運動 兩代人走在一起

Josephine的父母比她更早參與運動,爸爸表示他們家十分自由,不會逼女兒前來,各人有自己的看法觀點。家裡對政改意見雖大方向相同,但其實細節上是有分歧的,不過不會形成衝突。Josephine認為「這件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願,有一定的後果和風險要承擔,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她自覺十分幸運,因為身邊不乏因這場運動而和家人吵架的朋友;然而她亦不認為不獲父母諒解的人是不幸,因媽媽會提醒她:「民主不是和平的,民主是應該要爭論、要討論的。」當日的太陽有點猛烈,兩老談話時,Josephine在一旁撐開雨傘,為父母遮擋陽光。

「家中最不能談的是政治,但我最想談的便是政治。」

呂爸爸和呂媽媽並肩坐在公園的長椅上,沒有到金鐘或旺角支持佔領運動,他們卻有一個曾說把命豁出去都要參與佔領的女兒呂家敏。家敏是新聞系學生,是這次運動的熱衷參與者。

呂家敏談到現在和父母關係已好轉。
呂家敏談到現在和父母關係已好轉。

起初,呂家敏的父母不理解佔領運動,更認為學生是在「攪攪震」,雙方的對立令磨擦不時發生。縱使呂家敏從罷課開始之前,便向父母解釋為何要爭取真普選、甚麼是民主及其長遠的影響。可是,卻無法得到父母的理解,換來一次又一次的爭吵,兩母女更掉了不知多少眼淚。

呂家敏指父母都認為她的聲援行動是「多此一舉」,根本起不了作用,更說「現實是這樣就這樣」,讓她覺得很痛心:「我一直不覺得政治是個敏感的話題,直至爸爸開始不想理會我,媽媽又不停責罵我。」她說:「家中最不能談的是政治,但我最想談的便是政治。」

九二八當日呂家敏和家人在電視上看到警方施放催淚彈的畫面,她頓時失聲痛哭,喊著:「我有很多朋友在哪兒,我要馬上出去!」父母隨即大聲勸阻,但呂家敏不理父母的阻攔,立即跑了出去買支援物資。
其後,她更決意每天到金鐘、旺角留守,呂爸爸和呂媽媽雖有繼續勸阻,但也知道攔不住女兒。家敏每天回家後會向父母展示現場的照片,分享在佔領區見到的人與事,更會與他們分析不同的新聞材料,希望父母明白她的立場,可是她一直覺得父母不甚在意。

直到有一次,家敏邀請爸爸和她一起到金鐘現場,想不到爸爸竟回應她說一早有到現場看看的打算,並希望能藉此感受這場運動的氣氛,家敏頓時非常感動。父親到訪金鐘後,認同女兒所說,現場的情況和電視畫面不盡相同,並欣賞學生的和平又勇敢,覺得有這樣一群的年輕人上街為香港的未來而努力,十分感動。自此,他就再沒有阻止家敏到現場,也會與她討論現時的狀況。呂爸爸更由當初只看一份親中報章,到後來願意花多一些時間看不同的電視新聞頻道,就是希望可以對運動了解更多。
另一邊廂,當呂爸爸態度軟化後,呂媽媽也漸漸接受女兒的行為想法。她認為子女是大學生,見識比自己多,他們如此堅持必定是有原因。 雖然不會和女兒一起上街佔領,但每次家敏回家,媽媽都會默默地準備好老火湯,還有她愛吃的菜:「石斛花旗參湯和靈芝雞骨草湯最適合補身!還有一定要買新鮮的豬排,冰鮮的不好吃。」

呂爸爸和呂媽媽坦言,他們只想把最好的提供給子女,從基本的衣食住行,到大學學費,子女可以毫無負擔地生活、學習。他們不在意自己能否享有民主,但既然子女為未來如此努力,他們也會盡量去了解子女的想法,然後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