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場 · 求場】

香港體育場地不足問題討論多年,康文署耗資五億發展的「康體通」租場系統更常常為人詬病。運動愛好者投訴「一場難求」,「炒場」風氣仍然盛行。有市民說,足球場的「炒價」高達一千元。到底「炒場」現象是系統的問題,還是場地不足的結果? 體育場地不足對運動發展又有沒有影響?

近年不少在香港開始推廣的新興運動,同樣面對場地不足問題。香港閃避球隊水準位於世界前列,但大部份球隊只能四處找街場練習,訓練質素受影響。

另外,啟德體育園在五年內落成啟用,但一些已經規劃了二十多年的體育場地項目,直到現在仍然未開展。為甚麼會出現這個現象?場地不足的問題又有沒有其他方法解決?

採訪:鍾靈、李巧程、戴尚瑤、覃梓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