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出一個世代的故事 活字印刷

119photofea_0

編輯│陳海菁 記者│蔡可人 攝影│陳海菁 蔡可人

有恒印務」瑟縮在中環威靈頓街的一個狹窄舖位。
「有恒印務」瑟縮在中環威靈頓街的一個狹窄舖位。

在電腦排版風行的時代,即使是小學生也會用電腦來做功課,隨便按個鍵就能打印出一張張色彩繽紛的印刷品。當印刷科技普及得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部打印機時,或許沒人會再眷戀工序繁複且需時的活字印刷。可是在這香港地上,卻仍有兩間堅持為客人執字粒、砌排版的老店。

碩果僅存 迷你印刷店

「有恒印務」瑟縮在中環威靈頓街、一個從大廈樓梯底分劃出來的狹窄舖位。在樓梯底下,舖位面積僅能容納兩部印刷機器和三個人,進入店面前還需拾級而上。老闆黃樹有現年七十歲,雖屆古稀之年,身軀矮小的他卻穿著「人字拖」,迅速地在兩部機器間穿梭,一時鑽到機器旁的縫隙間曬菲林,一時又在梯間準備紙張。

黃伯小心翼翼地把活字版鎖上
黃伯小心翼翼地把活字版鎖上。

店裡有兩台鎮店之寶,分別是把已上油墨的電版印壓於紙上的活版印刷機,以及利用膠片將影像印到紙上的柯式印刷機,都是自動機器,不同於黃伯學師時的半自動機。對於更早期的印刷行業,黃伯在言談間流露出讚歎:「上一輩用的機器是用腳踩的,沒有摩打,所以我那時也很佩服以前的師傅。」

經營多年 全因「有恆」

時代變遷,印刷店的客戶也從往昔隨處可見的洋行變成今日的股票行,印的通常是單據及發票。在印刷業蓬勃的年代,行家間不單不會明爭暗鬥,還會互相照應,協助丈夫多年的黃太憶述:「客戶上午來就說要

有恒印務老闆黃伯排上活版及活字粒。
有恒印務老闆黃伯排上活版及活字粒。

乘下午六點的航班,要我們趕快印好,把貨品送到去啓德機場。怎能不『趕餐死』?行家就會你幫吓我、我幫吓你。」數碼印刷衝擊印刷業,而隨著中上環一帶的舊區重建,不少熟客如肉食市場及打金工場搬到別處,黃伯的生意就變得更少。

目前的訂單只是十多本印刷品,黃伯卻堅持每天九至七準時開工,堅信有規有矩才有人賞識及信賴。他解釋「有恒」這個名字:「有字是我個名嘛,恒是很有意思的,如果一個人有恆心的,就做得長、做得好。」想必他們能經營四十多年的理由。

尚有精彩內容,請轉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