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利是的啟示
--曾健成
記者:梁雁瑩
編輯:梁淑君


昔日頑皮小子,今天的街頭戰士;昔日學校訓導處常客,今天的新華社
門前吶喊人士,他就是人稱「立法局牛牛」的曾健成。

最敬愛父親 人窮志不窮

「我在中國大陸出世,四歲隨父來港。因家境貧窮,只得住在『冷巷』,
中學畢業後,本欲遠赴加拿大繼續學業,但為免加重家庭負擔,便選擇
入讀香港仔航海學校。」

綽號「阿牛」的曾健成原是「反斗星」一名,常與同學捉弄老師,念小
學時一名國文老師滿口「之乎者也」,是他與同學最愛捉弄的對象,曾
健成便成訓導處常客。然而,每次犯錯,只要他「俯首認罪」,便不用
受罰。

在跑馬地街頭度過的童年歲月,他至今仍懷念不已。他說:「我是名副
其實的街童,常往跑馬地的小山崗拾『雪條棍』、玩豹虎、『劈啪管』
等,已樂足半天。」他曾夢想當飛機師,一嘗坐飛機的滋味。

不過,小時候經歷草根階層生活的辛酸,成為他日後作「街頭戰士」、
為勞工爭取福利的契機。他回憶童年時曾經歷制水、暴動及失業高峰期,
那時一家人窮得以麵包皮蘸鹽當飯吃,家境稍安,也只是以糖代鹽。

在成長過程中,父親對他的影響極大。「有一年春節,我逗了一元利是。
當我和爸爸在路上看到一個乞丐時,爸爸只說了一句:『你認為誰最需
要這一元?』那刻,他想到自己回家後也有飯吃,便把一元大利是給了
乞丐。」他表示,就是最欣賞父親有愛心與人窮志不窮的骨氣。

兒子受父親影響

曾健成積極參與社會的精神感染兩個兒子
曾健成一生與中國結下不解緣。他在中國出生,妻子是他與前度女友遊
上海時認識的。後來,女友因「九七」問題移民,適逢未來妻子住在他
家附近,二人見面多了,情根遂生。

他積極參與民主運動,兩名兒子十二歲的杓杰及十歲的杓泓,深受父親
參與社會的精神所感染。

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他不諱言兒子較其他同年紀的孩子成熟。他
說:「某年中秋節,大兒子在美術堂上畫了一盞印有坦克車的花燈;小
兒子則畫了一個女孩手挽花燈,淚流滿臉。他們的老師本不明所以,及
後知道他們的爸爸是我,才恍然大悟。」

阿牛以兒子如此早就萌生民主意識而自豪。他說兒子在學校拒絕被老師
委任為班長,要求投票直選及成立諮詢會。下課回校若遇上塞車,又會
要求校車司機駛往港督府投訴交通問題。由此可見,曾健成的一言一行,
對兒子影響很深。現在,他常以「一元大利是」的往事,教導孩子幫助
有需要的人。

阿牛剛柔並重

「牛」之名,常予人粗豪有餘,心思不夠細密之感。事實上,真正的
「阿牛」卻是剛柔並重。他自言性格不受拘束。當上立法局議員雖已多
月,但他仍不習慣結領帶、穿西裝,尤其怕被喚作「曾議員」。為使他
結領帶,港督彭定康還送他五百元買領帶呢!

然而,他也有感性一面。小時候他最擅長畫畫,平時的嗜好是釣魚、看
海及一切與大自然有關的活動,因為大自然給他神秘及難以捉摸的感覺。

即使與家人相處,他也多用「軟功」。與妻子有摩擦時,他從不反駁,
只說:「是的,是的。」雙方冷靜後,他才稍作解釋。他笑言﹕「退一
步,海闊天空」只應用在家裡,對外則堅持不平則鳴,據理力爭。

被冠以「阿牛」之名,他欣然接受,認為牛是一種勤勞的動物,實而不
華,默默耕耘,這正是他欣賞的處事態度。

六四啟示 投身政治

曾健成從前沒想過會參政,他七四年投身建造業,一直對政治不感興趣。
直至八九年「六四」事件,令他突然醒覺。他說:「從電視上看到一群
手無寸鐵的知識分子,為了爭取人民應有的基本權利,義無反顧,但最
後遭血腥鎮壓。坦克車輾過那一刻,我感到中國若無民主,香港也將無
民主,我們的下一代也沒有希望。」因此,他毅然放下建築判頭一職,
組織「民主台」。後來更加入支聯會常委會,從中認識民主黨人,展開
了他的政治生涯。

去年「九.一八」立法局競選,曾健成更以三千多票拋離對手,成功取
得立法局新功能組別漁農礦產、能源及建造界席位。由一個藉藉無名的
建築業判頭,搖身一變成為政治人物。

曾健成把民主黨及支聯會的同工視為戰友。在芸芸戰友中,他最欣賞司
徒華:「華叔具政治謀略,富政治操守,且做事專心,分析力強。他的
拚搏精神及對信念的堅持,並非一般人能及。」

那麼,司徒華對曾健成又有何評價?華叔覺得「阿牛」為人心直口快,
毫無機心。七年來對支聯會忠心耿耿,對工作富有熱誠,積極投入。

現職於職工會聯盟的嚴玉蓮指出,曾健成一向致力爭取勞工福利。她笑
言曾健成與她見面的時間,比見他的妻子還多呢!

愛國不愛黨 據理要力爭

他對李怡「反貪污可以亡黨,不反貪污可以亡國」一語深表贊同,他揚
言愛國不愛黨。面對民主黨目前不明朗的前景,他只有「見一步,行一
步」。

然而,他認為有信心才有希望,他深信「我們若沉默,中國將無聲」,
故堅持繼續「出聲」,直到生命受到威脅再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