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線報道

編輯■許瑩 黃郁文 
記者■鄧家琪 曾逸虹 羅寶雯


        現年三十八歲,從事室內設計的陸國雄,曾於今年四月參加由Legacy International(Hong Kong Ltd.)主辦的自我提升課程。課程共分為三個階段,目的分別是認識自己、突破自己,尋找真我及全面突破,並採用體驗式教學,希望學員透過活動認識自我,也標榜學員可以從中提升自我潛能,超越一己的局限。

認識自己 提升自我

        陸國雄因朋友介紹而報讀課程,並完成了首兩個階段,共花了一萬三千元左右。他認為該課程的確可以幫助認識自己:「在集體活動中,我可以在別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從而發覺自己的缺點和優點。這個課程是人生縮影。」

        從事理財策劃,現年三十多歲的施明媚是另一位Legacy的學員,她當初同樣是因為朋友的介紹報讀了課程,希望認識自我。但她表示:「花了數千元卻一無所得,課程根本不值這個價錢。」

動輒大哭  宣洩情緒

  課程要求學員毫無保留地宣洩情緒,大部分學員都會在課堂上哭出來。當施明媚在課程中表現冷靜,未有情緒波動時,組長便在其他組員前指責她未有「百分百投入」,而且「表現馬虎」,「正如她的人生一樣,一直都是渾渾噩噩」。她認為指責很不合理。

        「大家一起分享童年的瘡疤,很多人都禁不住大聲痛哭。但我從小已感受到家庭溫暖,現在與丈夫的感情也很好,叫我哭甚麼?」陸國雄也表示,組長會用很重的語氣責罵「不投入」的學員:「在課程中,哭是投入的表現,哭得愈淒厲愈激動就代表愈投入。」     

推銷手法  強人所難

        除了不滿學費昂貴,施明媚對課程的推銷手法也極為反感。第一階段的課程完結後,組長會著力說服學員參加下一階段的課程,同意報讀的學員會備受稱讚,導師及組長則會不斷游說還未答允的學員。

        施明媚透露有組長不惜以人身攻擊的手法壓迫學員:「當我表示需要考慮時,組長便哭叫著不讓我離開。其中一位六十多歲的學員,已經表明負擔不起學費,組長還是堅持要他參加,又批評他『你已經這麼老了,卻連一個朋友都沒有,家人又不照顧你』,直指他的人生很失敗。如此難堪的言辭令他老淚縱橫。」

        陸國雄形容該課程的推銷手法「無所不用其極」,對此頗有微言:「在每一個階段的課程中,學員要承諾介紹朋友參加。他們將之視作課程的一部分。而第三個階段更要承諾介紹最少三個新學員。如未能遵守承諾,導師就會說些難聽的說話,如責罵同學沒用。」

情緒高昂 性情大變

        除了推銷手法外,施明媚也直言課程某些手法激進,並非人人能承受得到。她的一位同事更因而患上精神病:「公司有位同事參加過類似的課程後,情緒受很大困擾,覺得自己很多事都做錯,但一時間又改不了。結果她接受不到,不斷責罵 自己,精神錯亂。」該名同事後來被送往青山醫院接受治療,至今仍未康復。

        除精神錯亂外,也有學員性情大變。陸國雄認識一位「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全世界都虧欠了她」的女學員。「五天後課程完結,不論她的眼神、說話語氣和精神狀態都完全改變了,情緒由很低落變得很高漲,充滿了自信。整個人都不同了。」

青雲計劃  進佔校園

     自我提升課程不但在坊間流行,近期更逐步滲入大學校園。理工大學的「青雲路」計劃便提供了類似課程讓理大學生報讀,同樣標榜體驗式學習,目的是發揮及培養學生的個人素質及領導才能,學費為八百八十元。一班大約有四十人,由三位導師帶領。

        該計劃在理大十分盛行,大型宣傳海報和橫額遍佈校園,校方更設立了「青雲路培訓獎學金」及「青雲路青苗獎勵計劃」供學生申請報讀,完成「青雲路」課程之後,學生還可獲課外活動方面的額外分數。

        在理大就讀社會工作學系三年級,今年二十歲的李雅姿是其中一位學員。她參加「青雲路」是因為看到參加過該計劃的同學有正面轉變,很想親身體驗。她表示課程對她的啟發頗大,而且當中有些元素與她在課堂中學到的理論相似,對她來說十分有用。她更說會將課程內容應用到日後的社工工作之中。

        雖然曾有傳媒報道部分參加者受情緒困擾長達數月,不過李雅姿對該課程的評價相當正面。「傳媒對於青雲路的報道多為負面,令大家以為是洗腦計劃,其實並不是這樣。如果這個計劃真的沒有用,又怎會那麼多人有正面的轉變?」       

跳出枷鎖 達至極限

        青雲路課程著重幫助學員達至個人極限。學員會一起完成指定活動,例如盡力轉身向後,或把拇指拗後等等。多數人會以為自己已經盡了全力,實則不然。李雅姿解釋 :「導師要求學員與鄰組互相責罵,但不會人身攻擊。目的是希望大家主動說話,表達自己。學員又會一起於街頭跳舞,訓練大家的膽量。」

        除此之外,學員會一起分享童年時候的經歷,目的是徹底清理他們根深蒂固的不快回憶。「當時很多人的情緒都不太穩定,但大家在導師的跟進下都很快復原。」

        李雅姿的一個同學一向很沉默及被動,但參加計劃後卻判若兩人,變得非常開朗外向。她認為在課程中大家互相支持鼓勵,整個小組都有所得著。她感到導師有心教導學員。「我於計劃中認識了很多好朋友,大家因為一起經歷轉變而成為知己。」

        青雲路的商業成分可能比較少,但課程手法也令部分學員反感。今年二年級,就讀會計及金融學院的Ally(化名)憶及上課的第一天便被導師罵足兩小時的情景:「當時導師要求我們在音樂停止前放好個人物品,但我和一些學員未能做到,便被狂罵不守諾言足足兩小時!」當時她感到莫名其妙。她雖然目睹有學員變得積極,但她認為自己沒有甚麼大改變,當初報讀課程志在為課外活動加分,以參加外地交流。

        曾經有報道指青雲路學員參加課程後受精神困擾,記者就此向青雲路負責人查詢,但負責人拒絕回應。

魯莽報讀 後果堪虞

        全人發展中心的實驗臨床心理學博士陳乾元表示,一些自我提升課程使學員「與世隔絕」,即在五日之內不容許學員隨意離開上課地點,只可以在吃飯和晚上離開,連聽電話也不可以。這樣做的目的是令學員在不能與外界接觸的情況之下更容易接受改造,跟異教的洗腦手法十分相似。

        陳乾元強調臨床心理學家不會要求學員自挖瘡疤。「逼迫學員於群體壓力之下回憶傷心往事,有可能令學員患上急性思覺失調,出現幻覺。」

        臨床心理學家顧修全博士批評課程的導師缺乏專業資格,往往只急於打開學員的內心傷口,卻忽略事後跟進,不去彌補學員傷口。

        由於課程仍蒙上神秘面紗,市民報謮前應事先留意主辦團體的背景、導師是否具有專業心理學資格。■



專家剖析
 
課程歷史
 
課程理論基礎

        對於有參加者在短短五日間性情大變,青山醫院高級精神科醫生曾繁光表示,除非遇上環境或心理上的劇變或遭受到強烈的情緒衝擊,否則要在幾日之間改變性格是沒有可能而且是不正常的。因為人的性格是由先天潛質和後天互動得來,是靠慢慢的經驗累積,不可能突然改變。

        「可能參加者在課堂上遭受到強烈的情緒衝擊,從而動搖了他一直建立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當一個人迷失的時候,就特別容易接受別人的觀念和標準。」問題往往是學員們突然變得很進取,但有時力有不逮,忽略了自己的能力,就可能會做出錯誤的決定,影響他的工作,與家人朋友的關係甚至日後的心理健康。他忠告消費者:「小孩、長者、意志薄弱、有情緒問題和不能抵受壓力的市民都不宜參加此類課程。」

 

        自我提升課程在香港流行是源於一間名為Life Dynamics(生命動力)的公司。該公司於一九九二年由美國傳入香港,其後迅速發展,吸引不少行政人員報讀,但該公司要求學員對課程內容保密,故課程內容鮮為人知。

        直至有人參加該課程後出現精神問題,經媒體派出記者親身參加,偵查報道後,才令公眾稍為清楚課程內容,當中包括集體遊戲及往事分享等,課程想傳遞的主要訊息是「無論你想做甚麼,你都一定能夠做到」。

        不過Life Dynamics已經於二零零一年倒閉,但仍有其他公司提供類近的課程如Legacy、Asia Works及香港生命潛能發展協會等,甚至理工大學也有類似課程。

 

        臨床心理學家陳乾元博士表示,這些課程的理論是基於佛洛伊德的動力心理學:「人的傷痛是從孩童時代的不快而來,要清除障礙就要先回到過去,了解事情的根本,再配以不同的渠道去渲泄,以達致放鬆的效果。」   

        但現代心理學治療專注於眼前的問題,配以不同方法治療,根本不需要提起一些與過去無關的創傷:「動力心理學屬傳統理論,缺乏實證支持,不算是心理治療。現代的認知行為治療具科學根據,最有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