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
 

流浮山發展的絆腳石

編輯■孫耀東 記者■陳穎欣 黃文謙

流浮山,從前是一個吃蠔的好去處。但隨著地區老化,又面對西貢和鯉魚門等地的競爭,令流浮山遊客驟減,商戶生意大不如前。店主和旅客表示,流浮山有其吸引之處,可是交通配套不足、旅遊設施缺乏,成為發展的絆腳石。另一方面,鄰近流浮山、花費超過五億元的天水圍濕地公園在明年落成,將是流浮山發展的契機。

        流浮山位於元朗區,包括上、下白泥至尖鼻咀。新界的河流及珠江三角洲把大量淤泥沖至后海灣,而灣內具備典型的河口特徵,使流浮山一帶的泥灘成為理想的蠔田。

        在六十年代,政府開始發展元朗土地,為流浮山提供交通設施,同時也將一批批遊客帶進流浮山。這裡自五十年代起盛產蠔,而在七、八十年代,適值香港經濟起飛,到流浮山吃海鮮更成為不少人在假日的活動。

        但隨著時間流逝,流浮山面對內憂外患;深圳迅速發展,令后海灣的海水嚴重污染,導致流浮山蠔隻的產量不斷下降。與此同時,西貢和鯉魚門等同樣以海鮮招徠的地點,發展規劃不斷進步。以西貢的海鮮街為例,遊人在品嘗海鮮之餘,可租用舢舨或中國式帆船,暢遊牛尾海內海,或流連於西貢墟的購物區,又可參觀建於七百年前的天后廟。可是流浮山卻在原地踏步。

正大街狹小 碼頭欠空間

        正大街是流浮山唯一的主要大街,也是流浮山巴士總站的所在,屬流浮山最主要的旅遊點。沿著正大街走,可看到不下十數間的海鮮酒家和海味店,鮮蠔、蠔豉、蠔油、鹹魚等等均在此有售。走至末段便到魚市場,在早上的時間更可看到漁民爭相選購海鮮的情景。由魚市場再往外走,就到達漁民工作的碼頭。在碼頭旁的空地,既可遠觀興建中的港珠澳大橋,又可一面欣賞海邊景色,一面近距離觀察漁民的工作情況。

        流浮山的正大街十分狹窄,只有大約六呎闊。當中魚市場的一段路,魚販都推著手推車來來往往,地面也非常濕滑,甚至有漁民在洗地,令經過的遊客十分狼狽。而碼頭旁就只得一塊小空地,其他地方都是荒廢的草地,而草地上更不難發現垃圾和一些被堆棄的的蠔殼。

        與丈夫及女兒參加本地遊來到流浮山的林太說,他們一家已來過三四次,但流浮山的環境並沒有改善。林太說到了碼頭,本來想讓女兒接觸漁村生活,卻只能在那塊小空地活動,不能沿海看風景,她說:「這裡沒有為遊客而設的散步徑,周圍堆積了蠔殼和垃圾,旅遊團根本沒有活動的空間。」

        林生更表示,沿漁市場往海邊走,周圍有很多海鮮檔,路上鋪上一層積水,加上簷蓬遮擋陽光,令街道變得陰暗潮濕,下雨時,小孩和老人經過會很危險。

        帶團到流浮山有數年經驗的海港旅遊導遊梁小姐稱,假日中午後遊客較多,流浮山狹窄的正大街和碼頭旁的小空地,根本容不下數百個遊客。在人多的時間她便乾脆不帶遊客參觀正大街和碼頭,只在海鮮酒家吃過午飯便離開。

        雖然設施不足,遊人還是前仆後繼地湧至,說明港人對本地旅遊需求甚殷。與此同時,流浮山居民也希望當地轉型,所以極力自行開發資源配合遊客需要。

白泥釣魚場 單線雙程路

        上白泥農莊養魚場的負責人鄧煜歧,繼承父親祖業經營養魚場,但有感養魚場生存空間有限,便斥資過百萬元將過萬呎土地大變身,將養魚場改建成兩個鹹淡水釣魚場,讓遊客坐在湖邊的釣魚台上釣魚,之後在燒烤場立即品嚐魚獲。釣魚場全場可容納百多人同時垂釣,更可進行大型釣魚比賽。

        釣魚場的所在地白泥,有可讓遊人觀賞、被攝影發燒友形容為「全港最美日落」的夕陽景色。

        但由元朗通往上白泥只有一條專線小巴,即使在假日仍班次疏落,約半小時才有一班車。鄧煜歧指出,通往上白泥的稔灣路單線雙程,沒有避車位,來往白泥的車輛,經常有碰撞,情況持續了二十年仍無改善。他曾向運輸署建議設置避車位,但意見卻不獲接納。「他們稱道路安全,無此必要。」

        可是,鄧先生到警署查詢,卻發現近年該路段曾發生不少小型交通意外。他指出惡劣的交通條件不但不適合旅遊巴行駛,即使是私家車駕駛者,在缺乏路牌指示和道路狹窄危險的情況下,也會有所卻步。

        「交通是發展的首要條件,如在交通配套上魚場無法與區內其他景點接軌,很難讓市民認識魚場,吸引遊人前來。」他慨歎政府沒為流浮山作實際改善措施,「連單車徑都沒有」。

財政問題 擱置發展藍圖

        針對這些問題,香港新界流浮山商會(下稱「商會」)近年來一直向政府部門反映意見。商會總幹事姜國富表示,在城規會建議的流浮山一九九九年發展藍圖中,在正大街會開闢繞道作散步徑直通碼頭和擴建碼頭。他指該份藍圖當時正待城市規劃委員會審批,而當局也準備以二千四百萬元的資金動工,可惜後來因為政府財赤而遭擱置。

        直至現在,正大街完成的工程只有重鋪地面和改良公共廁所。縱使商會早前曾籌備興建排樓,圖則也已完成,但在勘察過後,民政署指落腳位有水渠阻礙便取消了計劃。

        在交通問題上,由於通往白泥的道路兩旁大都是私人地方,商會表示也必須政府購置地皮才可以進行道路擴闊工程。

富蠔宴免費巴 具吸引力

        其實,流浮山發展旅遊,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就如去年,元朗區議會為解決沙士後流浮山人流驟降的問題,曾撥款二十五萬元,與元朗民政事務署、流浮山十多間海鮮酒家及香港電台合辦「流浮山打個Round富蠔宴」,筵開四十八席讓市民免費品嚐以蠔為主題的菜式。現場更有一座由超過五百支小裝蠔油砌成的七呎高巨型蠔油,大會又邀請名人及食家大談海鮮。商會指是次活動效果良好,商戶利潤比前年增加約三成。

        另外,西鐵於去年九月開設觀光巴士循環線,讓西鐵乘客免費轉駁循環線巴士,途經流浮山南生圍、屏山文物徑及香港濕地公園等景點。商會主席表示這項措施令區內交通直接得到改善,免費巴最高的每日乘搭人次為六千人,效果十分理想。但措施只維持了三個月便結束。

鄰近濕地公園 成新契機

        縱然流浮山面對以上種種問題,但鄰近暫定於明年初全面開放的天水圍濕地公園,卻是流浮山發展的契機。花費超過五億元的濕地公園除了在戶外設濕地保護區外,面積達一萬平方米的室內訪客中心也將設置全港最大型的淡水館和鱷魚潭,又將引入多種本港首見的濕地生物,如長吻鱷、東南亞鳳蝶等。公園預期可在首年吸引五十萬訪客。

        元朗區議員梁志祥認為,遊客可以先參觀濕地公園,然後到流浮山吃午飯,再到尖鼻咀等景點遊覽玩樂。

        他去年曾表示,元朗區議會與漁護署正商討增設一條以參觀濕地公園為主的觀光線,並估計此計劃將獲撥款接近三十萬元,為期一年。但雙方於本年一月時只實行了短期宣傳,為期一個月。

        商會主席表示,當地居民經濟能力有限,要他們自資發展旅遊有困難,很需要政府支援。他慨歎:「每次提出改善要求後,得來的總是一聲聲『跟進』、『跟進』。」

        商會現在積極與西鐵磋商優惠轉乘接駁巴,並計劃於年底出版通訊特刊,介紹流浮山的歷史風貌及各酒家的特色,希望吸引更多遊客。

        負責的幹事梁汝雄說:「我們在流浮山扎根,會繼續努力推廣流浮山。我們希望旅遊發展局視流浮山為一特色景點。」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