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情報
 

樓上咖啡店無牌經營
有危有機

編輯■盧嘉欣 記者■黃碩滔 洪艾爾

九十年代後期,年輕人想找個地方聚腳談天,自然會想起成行成市的台式珍珠奶茶店。今時今日,樓上咖啡店則成為新寵兒。據估計,單是旺角登打士街和通菜街便有三十四間樓上咖啡店,但不少樓上咖啡店是無牌經營的,樓上咖啡店熱潮為業者帶來商機的同時,是否也潛在著隱憂呢?

樓上咖啡店於近年成為年輕人的熱門聚腳點,擠滿了油尖旺及銅鑼灣等區的舊式商住樓宇。然而就記者所見,有些無牌樓上咖啡店的消防設備欠佳,既沒有自動灑水系統,也沒有足夠的走火通道,甚至連唯一的走火通道也被雜物堵塞,的確為食客安全帶來隱憂。

本年五月便曾有一間位於尖沙嘴的樓上咖啡店因油炸鍋過熱發生爆炸及引起火警。另外,大部分提供食物的樓上咖啡店,也沒有正式的廚房,洗、煮、棄的工序都在狹小的水吧進行,食物衛生的問題同樣令人關注。

樓上舖成風 年輕人受落

樓上咖啡店源自歐洲一帶,多是地舖的延伸,不是獨立的生意個體。類似香港的樓上咖啡店文化其實早在數年前出現於台灣和日本,並於零二年開始在本港興起,旋即引起一陣「咖啡熱」,至今樓上咖啡店的數目仍正不斷增加。

樓上咖啡店主攻年輕人市場,顧客多為高中生和大學生。中文大學自動化與計算機輔助工程學系二年級生阿輝是樓上咖啡店的常客,一個月平均會光顧三至四次。「樓上cafe的環境比較舒適和寧靜,又有雜誌、玩具等設施提供。加上裝修及擺設各有特色,給人『家』的感覺,不像某些大型連鎖咖啡店的格局千篇一律。最重要是它們營業時間長,有時和朋友坐通宵都不會被人趕走,限制較地舖咖啡店少。」

然而,雖然無牌經營的咖啡店對食客安全沒有保障,中大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二年級學生Jennifer卻坦言咖啡店持牌與否並非影響她選擇的主要因素︰「我光顧前很少留意該咖啡店是否無牌,只要它令我滿意,有沒有牌照對我不是太重要,即使有牌的食肆也會發生意外,不擔心得那麼多!但咖啡店始終是飲食業,有牌會比較有保證,說到底都關乎大眾利益。」

營利豐厚 吸引競爭

樓上咖啡店成行成市,新店不斷加入。但年輕客人仍源源湧入,市場仍大有空間。

開業一年半的Hundred Cafe東主鄭先生表示,樓上咖啡店的營運成本不算太高,最大支出是租金,尤其在旺角、尖沙咀等旺區,鋪租於短短一年半內已上升了約百分之十,但相對地舖仍便宜得多。以彌敦道與登打士街交界的商業大廈為例,一千呎的單位月租只需約三萬元,比同區同面積地舖便宜約三至四成。再者,市場上不乏成功例子,以Hundred Cafe為例,當初便是由個人小本經營,後來甚至發展至有投資者的參與。樂觀的前景吸引了不少青年「膽粗粗」創業,導致競爭情況激烈,例如在旺角廿二層高的恆威大廈便開設了多達十六間咖啡店。

據鄭先生稱,受歡迎的樓上咖啡店每日平均有一百位顧客,一般飲品的售價約為三十至四十元。以每位客人消費一杯飲品計算,每個月便有約十二萬的營業額,扣除必要成本如租金、工資、食物材料等後,仍有相當可觀的利潤。

領牌困難 冒險經營

然而,不少樓上咖啡店都開設於住宅樓宇內,申請食環署的牌照對某些樓上咖啡店而言並非易事。食肆牌照要求食店備有前後走火通道及足夠洗手間供顧客使用,但礙於大廈用途及樓宇結構問題,很多樓上咖啡店都不符合食肆牌的發牌資格。他們雖然可以申請小食牌,但小食牌對食物種類的限制較多,所以不少東主會改為申請會所牌照,甚至鋌而走險無牌經營。

香港咖啡街協會主席林博聰估計,現時本港樓上咖啡店中,無牌經營者高達八成,主要集中在銅鑼灣,其次是旺角。他表示只有小部分執意無牌經營,其餘多為正等待發牌偷步開業的店東。? 大多數樓上咖啡店東主會選擇申請會所牌,故此等候合法開業的時間會較長,快則一至兩個月,慢則一年半至兩年,以致出現店舖提早開業的情況。

牌照監控不足 威脅食客安全

食環署表示,該署職員巡查食肆的頻密程度,按風險評估而定,食肆風險愈高,巡查的次數便會愈多。其主要巡查對象為地舖食肆,而不會因為某一類食肆的數量多寡去多加巡查,因此樓上咖啡店不會被特別處理而有較頻密的巡查。食環署發言人又指,除非衛生督察在巡查高風險和剛獲發牌的樓上咖啡店時覺得有問題,或者有顧客投訴,否則執法人員並不是樓上咖啡店的「常客」。

林博聰坦言,無牌經營者對咖啡室業界帶來不良影響:「我們一直想與香港旅遊發展局和旅遊業議會合作,將咖啡街 (即旺角咖啡店林立的一帶,由彌敦道40號延至上海街24號) 變成旅遊景點。」

他續稱:「旅發局和旅遊業議會反映表示,油尖旺一帶有太多無牌經營的食肆,萬一旅客誤進無牌店舖而發生不愉快事件,他們便要負責。所以我們在計劃活動時受多方壓力,限制了咖啡街的發展。」

 

回目錄




本土咖啡文化處萌芽階段

        咖啡對歐美人士來說,算是一種藝術。歐美的超級市場除了有非常多不同源產地的咖啡豆供顧客選擇外,也有青豆(未經炒制的咖啡豆)售賣,讓客人自己炒制出適合自己口味的咖啡豆。

        然而,香港的咖啡文化長久以來,都停留在「咖啡或茶?」(Coffee or Tea?)的茶餐廳層次。香港人多只知道咖啡是一種飲品,卻不知道當中其實蘊含很多變化,對咖啡的種類和口味認知的不多。直至近年一些大型咖啡連鎖店湧入,才喚起了港人的注意,但市面上的選擇仍然不多。

        日本和台灣的咖啡文化已日趨成熟,後起的香港則正在經歷蛻變的階段。香港跟日本和台灣相似的地方,就是推動咖啡文化的,主要是愛新奇的年輕人。由於這群推動者尚未完全接受咖啡「甘苦」的原味,所以會產生如「橙味咖啡」這類亞洲獨有的產物。待更多推動者懂得欣賞咖啡的魅力,便是本地咖啡文化收成之時。



食肆無牌經營罰則

        由二零零五年一月至五月為止,食物環境衛生署總共作出了553宗食肆檢控。根據現時法例,一般食肆須申領食環署的食肆牌照方可營業,一旦有食肆違規,食環署會即時檢控,事前不會有任何書面或口頭警告。無牌食肆被定罪後的最高刑罰為港幣50,000及入獄六個月,若食肆繼續營業則會每日罰款900元。一般而言,刑罰會跟據法庭對該宗案件的判決而定,例如去年位於朗豪坊導致一百八十名食客中毒的無牌食店「阿拉麵館」遭檢控後,便被判罰三萬六千元。

        然而,除非出現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否則當局無權勒令無牌經營食肆停業。違規者也不會被永久奪去申牌的權利,只要該間食肆符合食環署的發牌準則,食環署便會發出牌照。換言之,對於這類無牌經營者,當局也只能以「告完再告」的方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