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新知
 

垃圾焚化 前景未明

編輯|孫鵬 記者|周榕榕 劉芷盈

早年港府因舊式焚化爐污染嚴重而改用堆填區處理垃圾。現在可能重新使用焚化技術,圖為葵涌焚化爐。(劉芷盈攝)

  香港每年產生六百四十萬噸垃圾,其中大部分都會被堆填處理。但三個堆填區將在六至十年後飽和,為此政府積極構思興建綜合垃圾處理設施,包括富有爭議性的焚化爐。然而,環保團體和學者對新技術會否破壞環境、影響市民健康、是否應先做好回收、還有沒有其他更好的垃圾處理方法等一系列問題,看法與政府大相逕庭。這種種,都使興建焚化爐計劃前景不甚明朗。

  香港平均每日產生九千多噸生活垃圾,足以堆滿三個奧運標準泳池,加上建築、化學、醫療廢物等其他垃圾,全年就有六百四十萬噸垃圾。除約百分之四十可回收固體廢物外,其餘都會在三個分別位於稔灣、將軍澳和打鼓嶺的垃圾堆填區作填埋處理。

堆填區將滿 另覓出路
  環保署首席環境保護主任呂炳漢表示,興建綜合廢物處理設施刻不容緩。「香港現有的三個堆填區將在六至十年後填滿,這促使政府考慮是否應先(將垃圾)處理後再送往堆填區。」他續說﹕「你或許覺得六至十年時間很長,但香港的大型設施由構思、規劃、諮詢、招標到竣工,差不多要十年時間,而廢物是每天都有,永不停止。所以現在若不考慮,將來會出現很大問題。」

  他指出堆填式垃圾處理對生態環境是個長遠的負擔,會令生態資源很快耗盡,因為土地在堆填垃圾後,一百年內都不能在上面建樓。而堆填區所產生的沼氣,不但有機會引起爆炸,更是一種比二氧化碳強二十倍的溫室氣體,所引起的溫室效應會更嚴重,堆填區的滲漏液也會污染地下水。「因此考慮其他方法,減少對堆填區的依賴是逼切而必要的,也是國際上的主流趨勢。」

  香港政府已於二零零二年向全球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的公司尋求有關廢物處理的技術,並收到五十九份意向書。當中提議的技術主要分為生物處理和熱能處理兩大類。環境運輸及工務局也將就此向公眾諮詢,當中包括引入新焚化技術。

新焚化爐污染低
  呂炳漢認為,新焚化技術已解決了舊式焚化爐的問題﹕「以前位於荔枝角、堅尼地城和葵涌的焚化爐只有簡單的除塵系統,故只能有限地清除焚化爐排出的廢氣微粒,更不能清除二氧化硫和氮化物等有害氣體。而燃燒塑膠產生的致癌物質二噁英,更是八十年代才被關注的問題。」

  但他表示,現代高溫焚化爐已可急速降溫,將二噁英的排放降至極低,並為日本、台灣和歐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所採用。「新式的焚化爐已具有嚴格控制溫度的系統,故其所產生的二噁英含量已遠低於危害市民健康的水平,即使燃燒塑膠也沒有問題。」

  然而,環保團體綠色和平依然提出反對,理由是焚化始終不能做到二噁英「零排放」。而二噁英不容易分解,在食物鏈累積和傳遞,最終使處於食物鏈頂端的人類成為二噁英污染的最後集結地。
  
  呂炳漢回應道﹕「任何技術都不能達致零污染。事實上,只要有氯的分子存在都會產生二噁英,燒煤、燒香、汽車廢氣排放、吸煙,甚至山火、發電都會排放二噁英,所以應該更全面去看。我們要注意的是新式焚化爐所排放出的二噁英含量對人體是否有害,而答案是否定的。」

  呂炳漢又以日本為例,他指環保署月前曾到日本考察,當地現時總共有近一千七百個焚化爐,有的更十分接近民居,但並沒有引起甚麼污染和健康問題。

其他選擇 先做好回收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去年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明,本港需要引入先進的高溫處理及焚化技術。雖然環保署再三強調至今未有定案,綜合垃圾處理設施會將不同的技術混合使用,但卻一直沒有透露詳情,諮詢日期更由原本的四月推遲到年底。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陳竟明認為,一些利用焚化的國家,如德國和荷蘭等,在減廢和回收已有很好的成績,回收後才運用焚化處理剩餘不能回收的廢物。因此提議政府可先引入膠袋稅,以及規定生產商負責回收棄置產品如電子器材。

  對於環保團體及質疑政府未在回收方面下工夫,便推行焚化技術,呂炳漢回應﹕「政府在回收方面當然仍有改善空間,但不能說政府沒有放力量在這問題上。一九九九年開始政府已大力推出減少廢物綱要計劃,推動建築、飲食界的回收活動。香港的都市固體垃圾回收率也由一九九九年的百分之三十一升到二零零三年的百分之四十一。」

  參照台灣經驗,台北立法規定,超級市場及連鎖便利店等必須售賣膠袋,每個膠袋售價約港幣0.25元,成功把膠袋使用量,由2002年全年的200億個,減少80%至去年的40億個。

  但陳竟明認為香港政府在垃圾回收方面根本未及格﹕「單是回收建築廢物便說了七年,至今仍實行不了。」他覺得現在引入焚化技術是浪費資源,他表示﹕「我擔心政府用了這麼高的成本引入(焚化技術),結果發現做錯了。」

 

回目錄

 

香港固體廢物的處置

新式焚化技術

選址成問題

 

呂炳漢認為新焚化爐污染低。

(劉芷盈攝)

 

陳竟明提議政府先引入膠袋稅。

(周榕榕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