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俱備
雞仔嘜大變身

編輯|梁俊鵬 記者|劉芷盈 張美璇 攝影|劉芷盈


  說起雞仔嘜,總令人想起啡色羊毛內衣,再深一層,還有甚麼﹖雞仔嘜漸漸與潮流連上,它的商標出現在一系列的潮流外衣、頸巾,甚至毛公仔上,務求將這個有五十多年歷史的品牌融入新世紀下的社會。

  雞仔嘜創辦人是譚躍雲和兒子譚良右,開創至今已有五十多年歷史,隸屬震歐線衫廠。其出產羊毛內衣的形象已深入民心,現由譚良右的兒子譚建東繼承。品牌改革構思始於一九九七年。金融風暴後,零售業環境慘澹。於是,雞仔嘜積極開拓新路線。經過三年的籌備,雞仔嘜位於銅鑼灣及荃灣的門市便以全新的「Cyber Look」裝潢示人,目的是配合當時的科網熱潮。然而,這次轉型並不成功,與其衣服形象並不合襯,雞仔嘜執行董事譚建東憶述道。﹕「Cyber Look太動感,把雞仔嘜的傳統形象完全摒棄,同時新形象欠宣傳推廣,結果新舊顧客都不討好。」


  經歷是次失敗,譚建東總結原因﹕「我們漠視了顧客對傳統形象的眷戀,這是商場上的兵家大忌。」譚建東表示顧客就是喜歡雞仔嘜一直保持著的溫暖感覺。他自豪地說﹕「天氣一冷,顧客便湧進來為自己和家人購買羊毛內衣,只售賣外衣便不能有這效果。」
檢討失敗原因後,譚建東明白到傳統要善用,而非捨棄。他知道老品牌不能隨便革新,於是雞仔嘜聯同品牌顧問商討改革大計,決定以現代手法演繹舊有感覺﹕「歐美很多著名品牌都有百多年歷史,但依然能與時並進,我們便以此為借鏡。」


  為了使品牌年輕化,雞仔嘜於二零零三年開始和本地著名時裝設計師劉志華和尹泰尉等人合作,推出一系列把雞仔嘜「懷舊及當代社會意識情懷」和「動感都市」融合的時裝。譚建東解釋﹕「這些設計師都是在香港土生土長的,知道如何發展香港品牌容易為人接受。最重要的是他們對此有著一份熱誠,這和我們的理念一致,故促成雙方的合作。」雞仔嘜的時裝約三至四星期便會換一批新貨,務求保持產品的新鮮感,貼近市場。他表示年輕化為雞仔嘜注入活力,提高了品牌的形象,整體營業額有雙位數字的百分比上升。

  當被問及是否只著重年輕人市場時,譚建東解釋說﹕「我們指的是Lifestyle age,not physical age(生活模式上的,而非指實際的年齡)。我們的目標顧客是在生活上追求活力和年輕的人,不只是青少年。」雞仔嘜位於銅鑼灣、主打潮流外衣的形象店開幕時便請來青少年偶像Twins為該舖剪綵﹕「她們形象健康,三至八十歲的人都喜歡她們,和我們的意念很接近。」他解釋道。


  雞仔嘜隸屬於譚氏家族擁有的震歐線衫廠,作為雞仔嘜的第三代掌舵人,譚建東大學畢業後便幫忙打理生意。他表明他的管理手法與歷代掌舵人的分別不大。


  他的祖父和其後接手主管業務的母親皆是思想開放的人,令他了解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乃管理層的責任。當然,公司部門眾多,約有二百名員工。老闆不能決定所有事﹕「我會給予各部門指引,計劃和檢討是他們的職責,他們須自行作出有關決定。」他強調員工需要的是發揮機會,故他很放心讓他們全權負責。
除了內部調和,雞仔嘜也十分注重和顧客的溝通。雞仔嘜所有新舊前線員工都須接受培訓,以改變他們作為前線員工的思維﹕「無論願意與否都要工作,何不常帶微笑﹖顧客開心,自己又開心,同時又有錢落袋。」譚建東笑言。

  譚建東又表示,像旺角和銅鑼灣般的形象店其實不是其擴充的目標模式,他解釋﹕「我們要配合地區性顧客的需要,同時也要顧及風險的問題,形象店面積較大,風險也較高。」他又表示未來會多些在百貨公司開設專櫃,而宣傳方面仍會以廣告和公關工作為主,讓傳媒了解雞仔嘜的動向。

回目錄

 

消費者看雞仔嘜形象革新

雞仔嘜的簡史

雞仔嘜執行董事譚建東。

模特兒展示改革後的時裝。(照片由雞仔嘜提供)

旺角形象店展示該季新款時裝。(劉芷盈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