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學生投身娛樂新聞主播記者□譚嘉恒 劉德欣 編輯□鄧潔婷 攝影□曾梓洋 娛樂新聞記者一向被社會標籤,一般人認為他們的地位比其他記者低,而且只要懂得跟蹤和偷拍便可成為「娛記」,毋須甚麼學歷。但隨著有線娛樂新聞台於去年七月成立,不少大學畢業生投身娛樂主播行列。他們被有線娛樂新聞台「以專業態度報道娛樂新聞、堅拒採用『狗仔隊』」的做法吸引﹔同時,他們也希望可改變社會對這行業的觀感,令娛樂新聞更受尊重。 有線娛樂新聞台——全球第一條廿四小時不停播放華語娛樂新聞的頻道,吸引不少大學畢業生投身娛樂主播事業,當中更不乏碩士生。本年七月,逾千名大學畢業生在有線娛樂新聞台的招聘日,爭奪不足十個的主播名額。他們為的,是成為一位專業的娛樂新聞記者。 陳貝兒 工作艱苦 仍樂在其中 她說主播的工作並不容易。每天除了看電視新聞外,同時要閱讀多份報章,以獲取最新資訊﹕「我們要輪流負責在廠內工作和出外採訪,準備問題、採訪和寫稿等全部一手包辦。而且我們需要按通告做事,所以工作不定時。」雖然辛苦,但她很享受看到自己的節目播出,並從中檢討自己的表現。 不過,陳貝兒也曾遇上不少困難﹕「在開台時沒有先例可循,一切都要靠自己不斷摸索。加上友台封殺,以及初時藝人對我們的底蘊不甚清楚,所以沒有人願意接受訪問。」但有線娛樂新聞台漸漸獲得藝人和觀眾認同﹕「事實證明我們能夠在競爭中生存。」 面對困難 積極嘗試 談到最難忘的經歷,要算獨家訪問米高摩亞(Michael Moore)。陳貝兒憶述在康城電影節的記者會上,過百傳媒爭先向憑《華氏 9/11》獲得金棕櫚最佳影片大獎的導演米高摩亞發問,她雖然積極舉手,但苦無發問機會,最後想出一個辦法﹕「在記者會快要完結時,我跑出會議室外守候,最終在眾多國際傳媒中,成功獨家訪問米高摩亞,那是我最感到驕傲的一次。」 展望未來,她希望修讀電影課程,並於明年二月採訪威尼斯電影節,她笑說﹕「到那時,我便參與過 鄭文 希望改變大眾觀感 她認為有線娛樂新聞台與報紙雜誌最大的分別在於不設「狗仔隊」、採訪角度較正面,他們不會刻意揭人瘡疤或惡意抹黑﹕「比如去了解兩位藝人是否不和時,我們會同時給機會予雙方回應,確保公正持平。」 專業知識 帶來掙扎 老一輩娛樂新聞記者大都與藝人關係良好,以至在報道他們的消息時諸多顧忌。鄭文也面對同一問題,她表示許多藝人私底下對主播都很友好,有的更像朋友一樣﹕「有次報道某藝人的消息時,因為我與他較熟絡,所以他的經理人嚷著叫我多說幾句好話,但我知道記者要保持客觀,一定要除去主觀感情。」她認為這是娛樂新聞主播最難拿捏的技巧。 希望嘗試當港聞記者 她坦言正規新聞與娛樂新聞始終不同﹕「娛樂新聞最大的目的是讓觀眾開心,但正規新聞則旨在報道與公眾利益有關的事。」 她表示仍嚮往報道正規新聞那份使命感﹕「有機會我也希望一嘗當港聞記者的滋味。」 區永權 區永權形容有線娛樂新聞台的報道輕鬆而專業﹕「我們絕不會流於柴娃娃般兒戲,因為娛樂性和新聞性是新聞的湯底,兩者同樣重要。」 專業在於主播素質 在去年一月連續四十八小時報道梅豔芳出殯的特輯中,區永權曾被專欄作家點名稱讚為少數咬字清楚而具大將之風的專業主播。他說「專業的第一環是做足準備功夫」,在該特輯中,他要作現場旁白,即時解述直播畫面,因此,事前需要閱讀大量剪報,做好準備。此外,他還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梅姐的好友在靈堂宣讀輓詞時,場面感人,那刻我很想哭,但我堅持至節目結束後才哭。」 「娛記」沒有埋沒才能 對於多數人認為娛樂主播是女性的職業,區永權並不同意﹕「男主播也可生動地表達自己,這與性別無關係。但不能否認,女主播的確比我們佔優,因她們較易吸引觀眾注意。但新鮮感過後,最終還是要看主播的 。」 區永權表示當上主播讓他有機會接觸不同人士,及了解更多香港以外的事﹕「台灣的娛樂事業比香港更多姿多采,那裡的電視資訊能滿足觀眾多方面的需要。在這方面,香港只是井底之蛙吧﹗」 推廣音樂是區永權擔任主播的其中一個原因,所以他希望未來可以報道更多有關音樂的娛樂新聞,並繼續創作音樂。 推動專業的娛樂新聞 擴闊觀眾的國際娛樂視野是有線娛樂新聞台的理念之一,在世界各大電影節,如韓國釜山電影節、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法國康城電影節等均見該台主播的足跡,單是法國康城電影節一行已耗資超過十萬元,徐小明反問記者﹕「有誰像我們投資這麼多在國外的大型音樂和影視活動上﹖」 對於日後的發展,徐小明希望深化娛樂新聞報道,製作更多專題特寫,做到有新聞性,也有啟發性﹕「我們會以正面手法報道偶像的好人好事,但也會探討偶像負面行為的影響。」 有線娛樂新聞台製作經理曹敏嫺表示,該台以處理正規新聞的手法去報道娛樂新聞,強調新聞守則﹕「希望透過客觀持平的報道,建立正氣台格。」而為了保持該台的專業水準,每位主播都要接受兩個月的訓練,如由香港演藝學院表演系主任林立三和著名演員詹瑞文教授表演技巧﹔著名模特兒楊崢講解儀態﹔還有名作家李純恩和陳慶嘉(阿寬)等指導寫稿技巧。 聘請大學生 拒用狗仔隊 曹敏嫺表示沒有特別要求應徵者主修新聞,不過他們必須為大專畢業生﹕「我們要求主播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和語文能力,以確保節目的質素。」 當坊間大部分的娛樂雜誌以狗仔隊作最大新聞來源時,徐小明堅決反對利用狗仔隊﹕「狗仔隊揭人陰私,對推動娛樂文化沒有幫助﹗」而他也不認同沒有「狗仔隊」等於沒有主動地發掘新聞﹕「有線娛樂新聞台提供的,不只是本地娛樂資訊,更有世界各地的娛樂消息,這些深入的報道,是『狗仔隊』未能做到的。」他更否認娛樂新聞台因此成為藝人的傳聲筒﹕「我們的責任不是去辯證,而是把藝人的說話無誤地播出,讓觀眾自行判斷,這是報道新聞應有的 態度。」 《壹週刊》﹕ 不過,對於有線不設「狗仔隊」以示專業,殷明偉並不認同,他重申,「狗仔隊」是外間給予一般娛樂記者的稱號,但這些負責追蹤藝人的記者應被稱為「追蹤隊」。他指「追蹤隊」是發掘新聞的中流砥柱,他們主動出擊,發掘新聞題材,揭發藝人不願公開、但公眾又想知道的新聞。 殷明偉表示,使用「追蹤隊」並不代表他們不專業﹕「娛樂新聞和港聞一樣講求真確性,我們的宗旨是希望在娛樂大眾之餘,把一些不為人知的新聞揭示出來,這是所有記者應做的事。」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張炳玲表示「狗仔隊」早已在新聞界存在,例如「水門事件」便是因記者跟蹤而被揭發出來。她表示,「狗仔隊」的採訪手法應用於揭發對公眾利益有影響的新聞上﹕「有些報章雜誌濫用『狗仔隊』來採訪沒有意義的新聞,例如藝人穿甚麼顏色的內褲、欣宜瘦了多少磅等,這些根本不可稱為娛樂新聞,而報道者也沒有考慮當事人的感受,實在是不可取的。」 經驗和態度更重要 張炳玲也認為只要態度正確,任何人都能專業地報道娛樂新聞﹕「我從不相信學位,娛樂新聞專業與否在於工作時的訓練和公司有沒有給空間予主播發揮。」
|
陳貝兒認為記者應該「Never take "No" as the answer」。
陳貝兒在康城電影節完成訪問後與木村拓哉合照。(照片由陳貝兒提供)
鄭文希望以專業形象改變大眾對娛樂記者的負面觀感。
區永權認為娛樂新聞旨在娛樂大眾,太認真會很呆板。
徐小明認為狗仔隊揭人陰私,對娛樂文化發展沒有幫助。(鄧潔婷攝)
曹敏嫺希望透過報道事實,建立正氣的台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