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破世俗眼光
大學選科
興趣至上

 

 

 


陳淑婷為了興趣,選擇了冷門的宗教系。(劉婉芬攝)

 


程得麒不理老師勸阻,報讀了英文系。(劉婉芬攝)

 

記者□劉婉芬 羅雅雯 楊天帥  編輯□賴礎賢 攝影□劉婉芬

  根據聯招的資料顯示,二零零四年全港收生成績最高的科目是中大的精算、藥劑、計量財務和港大的精算、醫科、法律等等,當中不乏高考獲四優、五優之人﹔而哲學、宗教研究等科目的收生成績則一向較低,有此情況,往往都是由於畢業出路之考慮。然而,在一群尖子和高考狀元之中,仍有人為興趣和理想,不理世俗眼光,毅然選擇收生偏低的學系。

率性而行 家人蒙在鼓裡
  就讀中文大學宗教研究系一年級的陳淑婷,在高級程度會考取得三優的佳績,但她並沒有跟隨社會的風氣,選擇法律系等畢業後有可觀收入的科目,而選擇了較冷門的宗教系。

  有一次她在一個名為《慾望與虔誠》的展覽中,接觸到不同宗教的神話故事和背景,使她對宗教產生濃厚的興趣。

  結果,即使她在高考中考獲三優的成績,卻決定修讀收生成績不算太高的中大宗教系。對於陳淑婷的選擇,父母並不支持,但在她選科的時候,父母卻蒙在鼓裡,直到放榜當日,才得知女兒的決定。她說﹕「家人知道後也有些驚訝,也說為甚麼選這科,怎麼不選法律﹖ 雖然她向他們解釋,家人仍是抱怨﹗」而她的母親更擔心她入讀此系將來出路恐不理想。

  然而,陳淑婷為了興趣,堅持選宗教系。對她來說,出路並不是她擔心的一環,她笑說﹕ 「大學時讀的目和將來的工作不一定有關係,讀書最重要的還是為興趣,三年後的事誰知道呢﹖至少這三年能夠讀自己喜歡的科目。將來的環境不知會變得怎樣,最重要的是有實力。說不定這一科這麼冷門,反而能殺出一條血路呢﹗」她更說,宗教系和哲學、社會和心理等學科有聯繫,學習的過程可訓練思考能力,對她甚有幫助,而這能力是各行各業都需要的﹕「現時中學改制需要大量教通識科目的老師,宗教系的訓練正好符合通識教育的需要。」

  陳淑婷認為,她在宗教系學到的比預期中多,閒時會找一些與宗教有關的文化書籍來看。更體會到世上的紛爭很多時候是由不同宗教的教條所引起的。因此,藉著認識不同的宗教和文化,促進彼此的了解,她相信對達至世界和平能夠有所貢獻。

苦讀難耐 毅然轉系
  有些人像陳淑婷一樣,早已清楚自己的方向,但有些人則在經歷錯誤之後才明白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高考獲兩優,現在是中文大學物理系一年級學生的余穎雯,去年還是香港大學牙醫學系的學生。回想當時選牙醫學的原因,她說﹕「主要是因為該科前途好,希望在畢業後可以有一份收入穩定的職業,而且家人也較支持。」其實當時她對物理有濃厚的興趣,但老師又勸她千萬不可選,她最終修讀了牙醫學。

  不過,事實卻告訴她這決定是錯誤的。首先,在課程內容方面,她不喜歡生物,但卻要讀很多有關生物的東西,令她很辛苦。更重要的是,牙醫採用的教學模式是「問題解決」(Problem-based learning),完全沒有講課,而老師也不會派發筆記,而是每個學生回去看資料然後作口頭報告,最多也只有同學製作的筆記,但所寫的又未必是課程重點,長短也未必合適,令她感到十分迷茫。她更表示難以適應這種教學方法。

  牙醫雖然是高收入行業,但若要對著沒有興趣的科目五年,則未免太辛苦了。余穎雯終於放棄了牙醫學位,以高考成績重新報讀自己有濃厚興趣的中大物理系。

  面對著這個人生中重大的選擇時,由考慮、到決定、到完成所有手續,余穎雯只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期間受到各方的壓力。她說:「父母對於聯招的運作不大清楚,他們最擔心的是我竟然放棄大學學位﹗」

結果,她這次的決定沒有使她失望,她覺得物理課程遠較牙科多元化,學習氣氛又好,雖較牙科辛苦,但卻是值得的。

老師力勸 堅定不移
  除了高考成績優異者之外,也有尖子為了興趣而不理他人目光。在會考獲得八優佳績的程得麒,去年循優先錄取計劃入讀中文大學英文系。

  她指出﹕「中學老師曾在上會計課的時候,用了一堂時間勸我不要選中大,不要選英文系,勸我讀政治學與法律,反正都是讀四年,不如讀一個雙學位課程。她甚至叫我考慮不要拔尖,讀完中七申請一個去劍橋大學的獎學金。」甚至現在她回去母校,那位老師仍然會以深感可惜的眼神看著她,教她哭笑不得。

  面對老師多番勸告,程得麒雖然感到壓力,但最終堅持入讀中大的英文系。原來她小時候便立下志願要當老師,而且很喜歡英文科,中三時便決定了讀英文系。她更表示,在現今大學下語文水平下降的情況下,語文系的學生更吃香,而且語文能力好的人,在任何行業都能夠發展,即使將來做其他工作也不見得會吃虧。加上她認為讀自己不喜歡的科目會讀得很辛苦,只會不開心。「可能我比較固執,面對的阻力愈大,反而愈清楚自己的需要。」她笑說。

  現時她在英文系的良好學習環境和師生關係的融洽情況下,讀得很愉快。在現今市場主導的社會之中,不人選科都以出路掛帥。然而,在這環境下,不乏有志之士,不隨波逐流而為理想奮鬥。

  也許,正如陳淑婷所言,三年後的社會環境和現在可能已經不一樣,「熱門科目」的出路是否仍然看好也疑問。反而在講求通識教育,對通才有需求的今天,不同的科目也可能會有好的出路。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