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演員 「我們也曾是牡丹」
甘草是中藥的藥引,甘草演員就是電視劇不可或缺的綠葉。
周驄、雪妮和梁舜燕是昔日的小生、俠女和花旦,以往獨當一面當主角﹔今日做「阿爸阿媽」,三人都說會演下去,有為興趣的、有為生計的,也有為麻醉傷痛。
《七彩難兄難弟》的波哥憨厚,《創世紀》的葉孝勤也如是,周驄從粵語片時代的小生到現在電視劇中的老角,形象都是忠直正派。他說﹕「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樣子『奸不出』。」連他的太太也說﹕「他就是比較『木』,沒那麼『精』。」
周驄一九五五年由製片家黃慶華介紹入行,首齣電影《碎琴樓》便當上主角,其後在多部電影中擔任小生。六八年,他與謝賢領銜主演《七彩難兄難弟》。
周驄﹕要知道自己的位置
其後電影市道不景,加上「自己年紀較大,機會少了」,八二年五十歲的他離開電影界,到銀都戲院和免稅店各當了七年經理。
九八年他獲無線電視邀請,重返演藝界,在電視劇《難兄難弟之神探李奇》飾演女主角吳綺莉的父親。他表示復出是感到自己還有「利用價值」,他說﹕「可以做就做,人始終要生存,最要緊有麵包,我們不是富裕人家。」
對於甘草演員這個稱呼,周驄認為是褒是貶視乎個人而定。「若把『甘草』看作中藥不可或缺的藥引,這稱呼就突顯了資深演員的重要﹔不過,以鄙視的眼光看『甘草』,就會變成貶義。」不過,他表示拍電視劇時幸運地遇上尊重耆英的年輕人,老演員間也談得來。
對於自己的電影演出,他最喜歡《恩怨情天》(一九六三年),欣賞導演秦劍突破地以三部攝影機同時拍攝,是第一齣模仿荷里活多角度拍攝手法的粵語片。
但當記者問他對現在電視劇中的角色是否滿意時,他說﹕「四五十年前,當我還受重視,這問題我可以回答。今時今日,有得做就做。」他認為演員必須要了解自己的位置在哪裏﹕「總不能因為你表現不好而要求重拍兩三頁劇本。」
「甘草」 永不言休
周驄年輕時「捱」過拍粵語片的艱苦環境,他認為現在拍電視劇相對比較舒服。雖然拍《創世紀》幾乎每天要工作,一天最長工作十六小時,但他也說還好,並未打算退休,「除非自己沒有能力,否則還是梁醒波那句﹕『做到你做不了為止』。」之後又補充﹕「當然,沒人聘用你時,不休也要休。」
雪妮﹕復出只為玩
雪妮是粵語片中英姿颯爽的女黑俠木蘭花,十四歲考入台灣中央電影公司訓練班,其後簽約香港的仙鶴港聯影業公司,五年後自由身接戲,演出逾五十部電影,大多飾演俠女。二十三歲時,她下嫁武師唐佳,告別影壇。
在雪妮的二三十年主婦生涯期間,不少人找她拍戲,但為專心照顧孩子,她都推卻了。當兒子長大後,生活不是逛街就是打麻將,她自言﹕「好像一天不死都會是這樣過。」於是,九七年無線電視找她拍《天地豪情》時,她一口答應,心想玩玩也好。
開拍後,雪妮才發現拍電視劇和拍電影完全是兩回事﹕粵語片每個鏡頭分開拍,電視劇則整場戲來,一拍就是兩三頁劇本。每場戲拍完便立刻重看,看到自己的表現與其他演員有距離,雪妮精神緊張得三個月內瘦了十餘磅,「那時候,感覺自己的表現比新人還差。」她說。
當時,雪妮擔心觀眾不接受她年老再出來拍戲,「做得不好可以慢慢學,但如果人家根本不喜歡你,為甚麼還出來﹖我出來是為了happy。」看到《天地豪情》播出後觀眾反應不錯,雪妮才續約,現在每年平均拍兩套電視劇。
樂於當「媽媽」
對於甘草演員這稱呼,她說﹕「這抬高我了。可能因為我出道早,看似資歷很深,其實我還在學習。」
年輕時雪妮拍電影是為了謀生,趁有市場拼命接拍電影,負擔家裏的開銷,償還養父母欠的債。「那時候甚麼電影都接,是否賣座與我無關,我已收了錢。」自由身時,她曾一年半內接拍二十多部電影,趕戲忙得一天只睡一個多小時,只能趁著趕往片場的途中休息。
她曾拍過不少武打電影,常有危險動作,她也曾在拍戲時受過傷。有一次,她要從屋頂飛下來,可是「威也」計算得不準確,險些撞著腦袋。另一次,她與曾江對打時,曾江不慎踢中她頭部,她當場暈倒。
數武打片的俠女,雪妮必佔一席位,但她卻否認自己曾經當紅﹕「我哪裏紅過﹖對,每齣電影都有我,但其中有多少齣是好的﹖」她又說沒有最滿意的作品。那時候拍電影,雪妮沒時間反思自己演得如何。「每個角色差不多,都是那些表情。」反而現在拍電視劇,更專注演戲。每次演完她都在想﹕剛才如果這樣演會否更好﹖又怕演得過火畫蛇添足。
從俠女變成「阿媽」,演過她子女的有十餘人,做「阿媽」角色,她不抗拒,還挺自豪地說﹕「女孩斯文點的,遇到我時會叫我『媽媽』,有的叫『雪妮姐』﹔男孩多數叫媽,有的叫『老母』,張家輝叫『媽咪』。」
雪妮說現在的觀眾會批評了,不像以前的觀眾甚麼都看,所以現在的年輕演員比她年輕時厲害。她對「仔女」說﹕「『阿媽』命好,『阿媽』生在你們這個年代一定輸。」
梁舜燕﹕資深演員較受忽略
梁舜燕一九五七年考入麗的電視,是香港最早參與電視演出的華籍女演員之一,演過香港首齣直播劇及首齣長篇連續劇﹔她也是香港最早的新聞之花,更曾一星期主持三晚新聞、五個電視節目。
梁舜燕不介意被稱作甘草演員,但覺得叫資深演員比較尊重。她說﹕「如果沒有資深演員作綠葉,如何襯托出牡丹﹖我們也做過牡丹的。」梁舜燕認為香港傳媒一窩蜂地報道青春偶像,較忽略資深演員。「外國很重視資深演員,有些場合,人們都會站起來以示尊敬。」
梁舜燕入行四十六年來,演出從未間斷,不曾想過退休。她自言對演戲這門藝術很醉心。即使近年的角色大多是「姨媽姑姐」,她都說滿意,「這些角色的確難有發揮,但作為一個演員,應該把角色演好。」像《真情》中深入民心的「上等人」,她剛接到這角色便心感不妙﹕「糟糕﹗沒演過這樣惹人討厭的角色。」後來想起有些闊太會「由頭掃到腳」地打量別人,便用這種誇張手法演繹,想不到很多人喜歡。
醉心演戲 忘卻傷痛
當她的幼子阮惠熊在九八年病逝後,她更需要工作,「有同事陪伴時我很開心,一個人時便會想太多,想到難過,老伴也會不開心,很辛苦。」
現在上街,幼稚園小孩也會向她揮手,觀眾的熱情使她決意演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