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經已曲終人散,遺留下來的是要對選舉條例以至整個選舉制度來個檢討。程介南事件令人關注是否需要設立退選機制,而將選舉名單開放也會是改革的可行方向之一。

策略性參選最是煩惱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部講師蔡子強認為,加入退選機制是可行的,但由於條例中不能詳細羅列所有的可能性,所以必須有一個獨立仲裁機制,譬如選舉管理委員會,去彈性處理每一個案。

不過,蔡子強、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鄭家富和前線召集人劉慧卿,都擔心放寬退選限制會導致策略性參選的問題。若容許退選,政黨可能推一個受歡迎但非旨在做議員的人物參選,增強名單的號召力,在退選前阻嚇其他有意競逐的人。

開放名單 選擇空間增大

至於香港現時採用的比例代表制是所謂的「封閉名單法」,即選民只能選擇投給其中一份的選舉名單,議席則按「當選商數」分配。現行的計法是將該區的選票總數除以議席數目﹕例如共有五萬張選票、五個議席的話,當選商數便是一萬,即每一萬票便能分得一個議席。票數達「當選商數」的名單就由排名第一的候選人分得議席,在分配了一次議席後,若仍有議席剩下,就由擁有最多餘票的一張名單分得議席,如此類推,直到議席分配完畢。

現行封閉名單法限制了選民只能把票投給其中一份名單,令選舉結果不能充分反映民意。

早前政制事務局局長孫明揚曾表示會考慮開放名單,即容許選民在現行的基礎下選擇個別的候選人。

民協副主席廖成利提出,開放名單不宜牽涉複雜的票數轉移問題。票數轉移的意思是當名單內的其中一位候選人獲分議席後,如果他的得票比當選商數高,餘票便應轉移予同一名單的其他候選人。票數轉移問題涉及議席分配,所以會對政黨的部署和提名造成影響。

蔡子強指出,票數轉移會拖慢點票工作,且過程複雜,非用電腦點票不可。故他建議政府仿傚芬蘭的做法,即所謂「芬蘭模式」。它的運作簡單,當中既不涉及複雜的票數轉移問題,對選民投票習慣和不同政治力量所得的議席數目影響不大。

芬蘭模式可仿傚

根據「芬蘭模式」,選民可挑選名單中的其中一位候選人而非整張名單。議席將會根據選票的數目依次分給該張名單中得票最多的候選人。例如甲、乙和丙三位候選人所得的票數足可取兩個議席,而其中以甲所得的票數較多,接著是乙,議席就會分給他們二人。採用芬蘭模式意味議席不會按現在的選舉商數分佈,所以也不會存在票數轉移的問題。

修訂方向仍待商討

政黨表示開放名單值得考慮。民建聯主席曾鈺成認為現時選民投票大都是重人不重黨的,開放名單對結果影響不大。鄭家富則相信開放名單後有助更充分地表達民意。

十二月初選舉管理委員會公開檢討報告,主要提出選民登記、候選人提名等問題的檢討,但未有提及選舉制度的詳細檢討。當局會就有關候選人提名後退選的安排諮詢立法會。政制事務局新聞主任區麗琦稱,現階段仍未有任何修改選舉條例及制度的方向。■

返回目錄
記者/攝影 蕭穎妍 編輯    廖詠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