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年 , 抗 日 戰 爭 剛 過 , 卻 未 見 和 平 , 無 數 人 從 國 內 逃 難 來 港 。 有 些 村 民 在 此 落 地 生 根 , 大 半 輩 子 一 晃 眼 就 過 去 了 。 這 裏 就 是 位 於 鑽 石 山 擁 有 過 百 年 歷 史 的 大 磡 村 , 將 隨 著 現 代 化 的 重 建 計 劃 而 湮 沒 。 |
朱 元 璋 後 人 隱 居 處
大 磡 村 的 歷 史 可 追 溯 至 清 代 。 大 磡 村 村 長 兼 居 民 代 表 羅 坤 稱 , 明 代 開 國 君 主 朱 元 璋 的 後 人 , 在 清 朝 時 隱 姓 埋 名 , 而 且 輾 轉 移 居 到 廣 東 一 帶 。 在 一 七 一 五 年 , 其 子 孫 朱 仁 鳳 遷 徙 至 此 , 遂 向 清 廷 買 下 鑽 石 山 一 帶 土 地 , 名 為 「 瓦 窰 頭 」 。 羅 坤 說 : 「 部 分 原 居 民 還 保 留 著 清 政 府 在 一 七 一 五 年 所 發 的 黃 龍 契 呢 ! 」 英 國 政 府 向 清 廷 租 借 九 龍 時 , 這 裏 才 易 名 為 「 鑽 石 山 」 。 而 羅 坤 謂 , 據 說 這 兒 確 曾 是 採 石 的 地 方 , 就 以 此 取 名 。
高 尚 的 「 私 家 地 」
大 磡 村 除 了 是 帝 皇 之 後 的 棲 身 所 外 , 村 內 的 「 大 觀 園 」 也 曾 經 是 有 錢 人 家 的 「 桃 源 」 。 「 我 跟 太 太 自 五 二 年 便 在 這 裏 居 住 。 這 兒 鳥 語 花 香 , 好 像 世 外 桃 源 一 般 。 」 來 港 後 在 香 港 大 學 任 教 ( 已 退 休 ) 的 劉 少 卿 緬 懷 說 。 他 說 , 當 年 大 觀 園 是 「 私 家 地 」 , 整 片 土 地 只 有 二 十 二 戶 人 家 , 多 在 五 十 年 代 時 由 北 京 和 上 海 逃 難 而 來 的 。 劉 少 卿 說 : 「 那 時 大 觀 園 一 號 是 鄭 老 先 生 ; 二 號 是 上 海 交 通 銀 行 行 長 … … 」 有 些 隨 後 搬 走 了 , 房 子 也 賣 掉 , 「 二 號 一 戶 出 售 房 地 , 卻 建 起 一 百 間 ( 寮 屋 ) 」 。 因 此 擠 逼 的 寮 屋 區 逐 漸 霸 佔 昔 日 的 「 高 尚 住 宅 區 」 。
不 但 富 裕 人 家 曾 在 這 裏 居 住 , 劉 少 卿 說 : 「 已 故 明 星 喬 宏 當 年 也 家 住 大 磡 村 的 大 觀 園 , 我 們 還 是 老 朋 友 呢 。 」
而 在 附 近 經 營 麵 店 的 楊 天 寶 , 五 十 年 代 隨 父 由 上 海 來 港 。 他 少 年 時 , 在 父 親 開 設 的 麵 店 幫 忙 , 常 送 外 賣 到 附 近 「 大 觀 片 場 」 ( 已 拆 ) , 還 見 過 白 雪 仙 呢 。
演 藝 界 名 人 劉 德 華 , 從 前 也 住 在 大 磡 村 , 還 就 讀 村 裏 小 學 。 羅 坤 說 : 「 當 年 他 的 乳 名 叫 福 榮 , 我 還 記 得 他 小 時 在 山 澗 洗 澡 呢 ! 」 此 外 , 曾 在 這 裏 居 住 的 名 人 還 有 許 冠 文 兄 弟 、 任 冰 兒 和 石 燕 子 。
歲 月 不 留 人
其 實 自 七 十 年 代 , 政 府 已 開 始 收 回 大 磡 村 附 近 的 土 地 , 興 建 龍 翔 道 及 其 後 的 大 老 山 隧 道 , 並 陸 續 遷 調 寮 屋 區 的 居 民 , 剩 下 現 在 的 大 磡 村 和 毗 鄰 的 上 、 下 元 嶺 村 。 政 府 已 計 劃 在 今 年 六 月 全 面 清 拆 大 磡 村 。
大 磡 村 的 村 民 , 面 臨 清 拆 搬 遷 , 心 中 百 感 交 集 。 年 屆 七 十 的 朱 振 東 , 在 村 旁 經 營 茶 餐 廳 。 「 我 們 由 沒 有 水 電 供 應 , 靠 火 水 燈 照 明 的 日 子 一 直 做 到 現 在 ! 」 他 回 想 在 六 、 七 十 年 代 時 , 沒 有 自 來 水 , 人 人 都 要 「 擔 水 食 」 , 在 附 近 的 井 口 或 公 眾 水 喉 取 水 。 另 方 面 , 從 前 有 些 人 以 擔 水 維 生 , 楊 天 寶 說 當 時 「 一 毫 子 一 擔 水 」 。
「 那 時 四 周 都 是 菜 田 , 也 未 有 電 力 供 應 , 後 來 靠 街 坊 福 利 會 的 發 電 機 發 電 , 也 只 限 晚 上 , 日 間 仍 沒 有 ( 電 力 ) 。 」 朱 振 東 憶 述 。 他 又 提 到 大 磡 村 曾 發 生 多 次 火 災 。 店 內 老 伙 計 何 捌 興 說 : 「 那 時 居 民 很 團 結 , 年 輕 人 還 積 極 組 織 了 一 支 消 防 隊 , 服 務 了 不 少 時 間 。 可 惜 現 在 人 口 流 失 , 消 防 隊 不 復 運 作 。 」 何 捌 興 更 在 一 次 大 火 中 失 去 家 園 而 搬 到 別 處 。
同 舟 共 濟 的 一 代
大 磡 村 的 街 坊 福 利 會 成 立 了 半 個 世 紀 , 羅 坤 謂 , 福 利 會 負 責 舉 辦 活 動 來 聯 絡 村 民 間 的 感 情 。 「 我 們 每 年 均 會 有 春 秋 二 祭 , 又 會 舉 行 敬 老 活 動 , 例 如 農 曆 八 月 十 五 日 派 發 米 糧 和 月 餅 。 冬 天 時 派 發 禦 寒 衣 物 。 」 但 相 信 清 拆 後 此 情 難 再 。
前 路 茫 茫
不 僅 居 民 不 捨 , 商 戶 都 感 難 離 。 朱 振 東 的 茶 餐 廳 經 營 了 四 十 三 年 , 他 謂 要 離 開 「 有 失 落 感 」 , 又 慨 嘆 不 能 再 做 相 熟 茶 客 的 生 意 。 經 營 麵 店 的 楊 天 寶 說 店 內 有 十 多 個 員 工 , 又 有 家 室 , 所 以 他 認 為 「 政 府 要 發 展 這 裏 是 好 的 , 但 也 要 讓 我 們 復 業 。 」
從 前 村 內 還 有 許 多 小 型 或 家 庭 式 的 工 業 , 如 鑄 鐵 廠 和 膠 花 工 場 。 六 十 多 歲 的 顏 界 亮 在 村 內 住 了 三 、 四 十 年 , 他 在 樓 下 開 設 五 金 廠 ( 已 荒 廢 ) , 樓 上 便 是 住 家 。 他 說 沒 有 得 到 安 置 , 他 和 太 太 又 無 能 力 搬 走 , 只 好 「 待 要 拆 才 算 」 。
近 年 , 政 府 積 極 推 動 市 區 重 建 , 鑽 石 山 也 大 興 土 木 , 大 磡 村 的 居 民 不 得 不 離 開 住 了 大 半 生 的 地 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