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高牆外的世界

2022 年 11 月 05 日

記者|林漫晴 寫稿時,正值中共二十大召開前夕和北京四通橋抗議事件。相關消息在內地被全面封鎖,卻依然在國內外引來連鎖抗議。文中採訪過的社交媒體帳號紛紛轉發相關內容,而我在不同朋友的Instagram限時 繼續閱讀

162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沒有現在,豈有明日?

2022 年 11 月 05 日

記者|劉芷穎 「我一定會做好《明日戰記》!」在7月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古天樂手握拳頭、自信滿滿的樣子讓我對這部電影多了幾分關注,現在回想起來早已埋下與電影特效的緣分。 成功聯絡數位行內資深電影 繼續閱讀

162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幽默搞笑的背後

2022 年 11 月 05 日

記者|劉妍 說實話,meme是一個頗大的題目,在採訪過程中,我常常提醒自己,要抓住重點,這是專題報道不是學術文章。即使我在另一科曾做過以meme為主題的小組匯報,也曾用過meme生成器製作過meme來 繼續閱讀

161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平平無奇的離別

2022 年 10 月 15 日

記者|林衍宏 說來慚愧,直至在決定做互委會故事的時候,我才第一次聽過互助委員會這名堂。 別人說當年今日是十分麻煩的題目,既要兼顧當年,又要兼顧今日。更難的,是要尋找已經消失或將要消失的東西來書寫。 可 繼續閱讀

161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香港人與俄羅斯的距離

2022 年 10 月 15 日

記者|陳朗酲 國際新聞對我來說一直很遙遠,我對俄羅斯國內局勢的了解更十分淺薄。我總害怕自己將受訪者當成了工具,經常反思:千里之外、看似與我不相干的人與事,我到底有多關心? 然而,我從受訪者口中聽到了許 繼續閱讀

161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危難中開出的花

2022 年 10 月 15 日

記者|李慧琳 七月,一次意外引起大家對脊髓神經損傷這一議題的關注,MIRROR舞蹈員李啟言的受傷、大眾的嘆息帶來了這一專題。第一次採寫醫療話題、採訪兩名脊髓神經受重傷者,不知如何面對這看似沉重的題目。 繼續閱讀

161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與大自然共樂

2022 年 10 月 15 日

記者|蘇曉欣 做鄉郊保育這議題,走訪了荔枝窩村,採訪住在裏面的村民。到訪荔枝窩,先要經歷一個半小時的船程,途中手機失去訊號,除了閑聊或睡覺,就只能邊聆聽船上導賞員講解,邊觀賞四周風景,例如導賞員會形容 繼續閱讀

160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百無禁忌

2022 年 04 月 01 日

記者|雷璟怡 「不要到處張望,不要指著別人,不要亂說話。」這些叮嚀伴著一封利是,收進了袋裡,和我一起到紅磡採訪。死亡和殯儀業,都是大家敬而遠之的話題,即使討論,也總有不少顧忌。我抱著這樣的心態,準備訪 繼續閱讀

160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資訊牢籠下的悲哀

2022 年 04 月 01 日

自烏俄戰爭開始以來,兩國除了在現實世界中兵戎相見,更在網上大打信息戰。有關戰爭的消息孰真孰假,我這個「外邦人」自然是難以定奪——但至少我仍有接收資訊的途徑。反觀俄羅斯,開戰後便禁止民眾傳播非官方的軍事資訊,加上隨着社交媒體退出俄羅斯市場,民眾要接觸外來資訊可謂是難上加難。 繼續閱讀

160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不願成為包袱

2022 年 04 月 01 日

做長者日間護理中心這專題,採訪了不少基層長者。他們很親切,面掛笑容,稱呼我們「阿仔阿女」,訪問前後又擔心我們身體作息。微笑背後,有苦自己知。這些長者,退休後百病纏身,部分甚至要肩負起照顧者的責任,照顧自己之餘,亦要為患病家人奔波。我常忍不住問他們:「不累嗎?」只見他們不作聲,思索一會,然後淡淡道:「都沒辦法。」 繼續閱讀

160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理性下的感性

2022 年 04 月 01 日

記者|譚雅詩 「中國拐賣婦女」這個議題,是內地、也是受害者心中,外人難以觸碰的禁區。可想而知,要找到願意分享的受訪者,很困難。我和編輯只能在各大內地社交平台大海撈針,幸運地、也是不幸地,找到了一位受害 繼續閱讀

1 2 3 4 5 6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