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記者的「第一次」

撰文:楊穎欣

起初提議做禽流感這個專題,心想小時候也曾跟隨媽媽到街市買活雞,應該沒有太大的困難。

原來我低估了。在搜集資料時,發現自己對雞的認識非常有限,未訪問之前,我只認識竹絲雞,因為牠是黑色的,所以特別容易記住。但在訪問過程中,發現原來除了竹絲雞外,還有嘉美雞、泰安雞、鬍鬚雞、皇健雞……各種雞隻品種在我腦海中不斷迴旋,為了確保資料準確無誤,足足用了好一段時間牢牢記住各種雞隻的名稱。

但原來這還未足夠。我們其中一位受訪者是禽畜營養學博士郭銘祥,與他談到雞隻配種的問題時,他提及了各種改良雞隻品質的元素,如可以按肌肉纖維、氨基酸、基因圖譜等來控制雞隻的品質,使我驚覺原來養雞是一門學問,自己對雞的認識太粗淺了。

後來由於我們想探討香港農場的發展,要到新界雞場參觀。當時我是怯懦的,因為正是禽流感的高鋒期,心中掠過一絲的擔憂,但面對著受訪者熱情的邀請,只好硬著頭皮,穿上了藍色的保護衣物,拿著錄音筆便進入雞場,第一次與活雞近距離接觸。後來為了令整篇報道更全面,我們更誤打誤撞參與了新界養雞同業會的春茗,認識了業界的人物,席間與他們摸著「酒杯底」(杯中只是汽水)訪問,這次經歷很是難忘。

當記者,會奉獻了很多人生中的「第一次」,然而這些「第一次」若不是當記者,應該會很少碰上這些機會。有些朋友曾問我要入雞場訪問,有否考慮自身安全的問題,但大概當記者便是靠著一股莫名而來的傻勁勇往直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