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不讓鬚眉 激活衝擊型運動

張煒琪參與足球比賽的照片(香港足球總會提供)

122womansport_0編輯│江美琪 記者│沈敏怡 攝影│陳嘉欣 江美琪 沈敏怡

欖球、搏擊、足球,這些衝撞型運動,大眾向來與粗暴、容易受傷劃上等號,未必適合女生;但隨著以上運動相繼成立香港女子代表隊,愈來愈多女將身影穿梭比賽場上,衝撞型運動,再非男性專美。衝撞型運動對她們而言到底有何吸引?一眾女運動員為何無所畏懼,反而享受比賽場上的連番衝撞?

女將輩出

女足球員張煒琪在2015年與日本乙組球會簽署三個月合約,同年九月初更在日本聯賽上陣。(江美琪攝)
女足球員張煒琪在2015年與日本乙組球會簽署三個月合約,同年九月初更在日本聯賽上陣。(江美琪攝)

現時本港不少衝撞型運動都設有女子代表隊,當中以女子足球隊歷史最悠久,早於1975年已有參與亞洲盃紀錄。數十年來,各項目的女子代表隊也發展成形,女足由以往沒有常規訓練,到現在有常規的場地和訓練團隊;女子欖球隊的訓練團隊中還有物理治療師、經理人等。相比以往只能在大賽前召集隊員訓練,各女子代表隊的訓練時間和模式均更有系統,亦不乏出色女將。

舉例而言,女足港隊中鋒張煒琪於2015年7月伙隊友到日本參與選拔,並與當地乙組球會簽署三個月合約,同年9月初,她更成為首位於日本聯賽上陣的「港產」球員,實力不容小覷。

由OL變教練

縱使衝撞型運動女將輩出,但女性參與仍未普及。單以足球為例,2013-14年度共有1,220名女足球員參與各項足總計劃(分別為基層、發展、精英計劃及本地聯賽),人數僅及男性足球員的十分一。

專攻泰拳的搏擊手曾海蘭認為,除因為衝撞型運動被視為粗魯外,女性也因欠缺自信、擔心體能不勝負荷而卻步。

曾海蘭表示接觸泰拳後,手腳協調靈活得多,令她更有自信。 (江美琪攝)
曾海蘭表示接觸泰拳後,手腳協調靈活得多,令她更有自信。 (江美琪攝)

昔日的曾海蘭便是典型的例子:少做運動、討厭流汗,連追巴士都不願意,行斜坡路時氣喘吁吁,步速較母親更慢。任文職的她起初僅為修身接觸泰拳,亦曾因害怕體能無法負荷而卻步:「平時沒有做運動,當你一做運動而沒有肌肉去支持,就會覺得自己笨手笨腳,沒有自信心。」

不過,曾海蘭接觸泰拳後,手腳協調靈活得多,反令自己更有自信。從前,她與朋友打羽毛球會因手腳不協調、總是接不到球而被嫌棄;但接觸泰拳一段時間後,再拿起羽毛球拍與朋友對打,卻自覺動作靈活輕盈,接球得心應手,充滿信心。

看見自己由一個不做運動、手腳不協調的人,到可以靈活地打拳,她想把經驗分享給其他沒有自信的女生。因此,在學了泰拳一年之後,曾海蘭毅然辭去文職工作,努力發展搏擊運動員和教練事業。她曾出戰多項搏擊賽事,更在2015年首次代表香港出戰世界武術錦標賽。

繼續閱讀,請轉下頁:
刺激感覺令人著迷
做運動都要靚!
掌握技巧不遜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