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示威 為台灣大選助燃

擠滿人的台北凱達格蘭大道上,群眾揮動著手裏的綠旗,吶喊「蔡英文,凍蒜(當選的台語)!」,一片綠、粉紅色的旗海中,不乏象徵香港反修例運動、寫著「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黑旗。

第15屆台灣總統大選在2020年1月11日舉行,藍綠陣營分別派出韓國瑜與蔡英文參選,展開一場沒有硝煙的選戰。與此同時,在一岸之隔的香港,警方以槍彈與示威者對峙,這股港味硝煙越洋過海,點燃台灣年輕人的「亡國感」—— 他們恐懼台灣靠攏中國內地,現有的民主、自由被扼殺。有台灣大學生看到香港中文大學的「二號橋衝突」,提早結束在全球10大廣告公司的實習,放棄證書,匆匆趕返家鄉投蔡英文一票,只盼台、港不會殊途同歸。

記者|張彤 朱琳琳 攝影|張彤 朱琳琳

23歲的小凡打開藥盒,用水把暈船藥嚥下,一會兒她要趕到基隆港口坐通宵船,8小時後才能抵達家鄉馬祖——一片離台灣本島約100公里的群島。她已有數月不在台灣,48小時前,人仍在北京。根據台灣的選舉規條,選民需返回戶籍登記地投票。儘管台灣的總統大選投票率一般達7成以上,但返鄉投票的限制,過去讓不少年輕選民放棄投票,因為對普遍離鄉工作、讀書的他們而言,返鄉的成本相對較高。

應屆大學畢業生小凡就讀國立政治大學的廣告系,為感受內地的工作環境,特意延遲一個學期畢業,去年9月份到北京當交換生。在熟人的介紹下,她成功擠進全球10大廣告公司之一——北京電通安吉斯集團實習,她自認這次的機會難得,亦有助日後就業。

正當小凡在北京交換之際,千里之外的香港,反修例風暴越演越烈,警民衝突全面升級。中大二號橋衝突當天,小凡滑過微博上的新聞,「防暴警察」、「鎮壓」等字眼撲入眼簾,她「翻牆」一探究竟,便見火光與催淚煙在中大校園蔓延。對於香港人動魄驚心的一日,這位台灣大學生看在眼裏,也感到異常難過。看到同齡的香港大學生受傷被捕,她突然覺得:「這件事離我們不遙遠,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香港的中大二號橋衝突,直接促成小凡返鄉投票的決定:「看到香港的警察,會擔心台灣會成為第二個香港,所以想儘快回去投票。」提早兩週離職時,她不敢與北京的同事多說原因,只稱有急事需要回去,因為怕一不留神,又會挑起「台灣是否中國一部分」的矛頭。由於工作未滿3個月,小凡不獲公司頒發實習證書,但她認為與證書相比,她返鄉投下的一票,比證書更重要。

投票前夕,蔡英文總統在台北凱達格蘭大道舉行壓軸造勢晚會,逾50萬人參加,當中不乏香港人的身影,有人揮舞寫上「光復香港 · 時代革命」的黑旗。蔡英文致辭時,特別提到香港,稱香港的年輕人也在關注這場選舉結果。台北與香港相隔800多公里,但連月以來的反修例示威,將兩地的人與事連接在一起。

來自台灣的「香港人」 心繫香港政治

曾欣傑,筆名爵爵,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2010年來香港工作時,認識志同道合的香港同事貓叔。2013年兩人離職後,就開始合作畫插畫,經營臉書專頁「爵爵&貓叔」,以圖文分享台港兩地的差異,後來因描述寫實、地道而爆紅,吸引兩地的年輕讀者,至今專頁有超過50萬人讚好。

及至2016年,「爵爵&貓叔」在台灣開設咖啡館,爵爵才回到家鄉定居。對曾生活過6年的香港,他坦言有很深的感情,由喜歡香港的流行曲、港產片,到把香港當成自己的第二個家,「我在香港說廣東話,別人都很驚訝為甚麼我說得這麼好。」爵爵自豪地向記者說半鹹淡的廣東話,還主動問記者想用普通話還是廣東話做訪問。

雖然是異鄉人,但爵爵也十分關心香港政治,他會去每年7月1日的大遊行、出席六四紀念晚會,2014年雨傘運動時,他也到金鐘參與佔領運動,並開始在專頁上畫政治圖文,支持香港的社會運動。

爵爵指,反修例運動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元朗7 · 21事件,他不齒警察和黑幫聯手欺壓市民,所以店裏也放著爵爵畫的、圖解元朗7 · 21事件的懶人包,和其他支持香港反修例運動的文宣。

台港橋樑 「因為香港,反思台灣」

由去年6月開始,「爵爵&貓叔」的臉書上,幾乎全是支持香港反修例運動的圖文:有與蔡英文合作、題為「香港撐住,台灣守住!」的圖文,又有解釋逃犯條例修訂的懶人包,「我畫這些東西,除了想香港人知道以外,也想台灣人知道,我把自己定位成台港橋樑。」

促成這條「台港橋樑」的出現,正是被「染紅」的台灣媒體。爵爵稱現時有不少媒體跟隨中國式宣傳,片面報道香港的反修例運動,企圖「抹黑」,因此他希望以圖文為運動「洗白」,為台灣讀者提供更多資訊。爵爵亦指,有讀者私訊他們說,如果不是他們的圖文,他都不知道香港發生了這些事。

但由11月開始,爵爵的圖文就開始將香港連繫到台灣,鼓勵台灣人大選要出來投票、投蔡英文,因為他認為台灣選舉攸關香港生死,「如果台灣守不住了,香港政府會更肆無忌憚,因為它少了顧忌的地方,中共下手會更重。」在爵爵眼中,香港的一國兩制,是中國讓台灣參考的範本,如果韓國瑜贏了大選,台灣向中國靠攏、接受一國兩制,那麼香港就沒有利用價值,香港人追求民主自由之路也將會更困難,「因為香港,反思台灣;現在也因為台灣,更顧著香港。」

店裏設有讓客人留言支持香港反修例運動的黑板「連儂牆」,爵爵受訪時,特地穿上印有「香港加油」的T裇。

台灣導演備份衝突片段 怕六四重演

台灣導演李惠仁熱衷拍攝政治紀錄片,他執導的電影《不能戳的秘密2:國家機器》,揭露台灣政府隱匿禽流感疫情,該電影獲得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與百萬首獎。李惠仁一直關注香港,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他親赴香港街頭,當時覺得佔路的示威者彷彿和城市割裂,其他市民仍在一旁的金鐘地鐵站進出,彷彿生活沒有受到干擾。事隔5年,香港再度經歷大型示威,他感嘆:「改變真的超乎想像,香港朋友體內反抗的DNA一直都在。」

示威者7 · 1衝擊立法會後,有香港人害怕六四事件重演,香港面臨斷網,開始把衝突片段傳到台灣,拜託李惠仁備份。隨後衝突不斷升級,甚至出現7 · 21元朗白衣人襲擊市民的事情,身在台灣的李惠仁隔岸遙望,「第一個感覺,就是香港戒嚴了。」

生於1969年的李惠仁,成長於台灣戒嚴時期,高中的一次經歷讓他感受到「威權統治的尾巴」。當時學生的膳食強制由校方安排,價格不便宜,但菜色強差人意。數次投訴無果後,高一的李惠仁帶頭,連同其他同學「罷食」抗議,校長漏夜趕回學校處理。翌日,李惠仁被抓進訓導處,校方威脅他供出其他同謀的同學,否則將其移送軍法審判,「我沒有把其他人供出來,但在那小房間裏,眼淚就掉下來了——我感受到恐懼。」

反修例示威期間,坊間流傳失蹤示威者名單,香港彷彿活在白色恐怖的陰霾下。當時讓李惠仁覺得訝異的是,有台灣人認為香港警察打人是假新聞,「台灣之所以開始民主化,是因為有那麼多人曾經奉獻生命、付出青春,你現在怎能說那是假新聞?」至去年9月底,李惠仁應邀執導《自由.飛》紀錄短片,拍攝香港示威者來台就醫,拍攝目的之一,正是藉香港的示威,提醒台灣人:「自由、民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在《自由.飛》紀錄短片中,李惠仁導演刻意把台灣戒嚴時期和香港反修例運動連結起來,希望以兩者的相似之處互相呼應,例如政治犯、白色恐怖等。

台灣大選在1月11日塵埃落定,今屆投票率近七成半,總統蔡英文最終以817萬票高票連任,被問到假若是韓國瑜當選,會如何反應,李惠仁笑著說:「朋友們都說,我們要開始學著做汽油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