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的政治課──在台陸生

從台灣回看中國民主路

台灣舉行總統大選,無論對於港人還是陸生而言,都是一次難得的觀察機會。大選結果塵埃落定的翌日,台灣文化大學舉行了一場小型座談會,主題是「兩岸三地青年看看臺灣大選」。丁方的講廳裡座無虛席,坐滿了中、港、台三地的年輕人,不同政治光譜的嘉賓對陣,席間有前六四學運領袖、現中正大學客座助理教授王丹。

王丹建議陸生們要走出大學校園,多與台灣民眾接觸和了解歷史,不要只從媒體上觀察台灣現況。(梁雪怡攝)
王丹建議陸生們要走出大學校園,多與台灣民眾接觸和了解歷史,不要只從媒體上觀察台灣現況。(梁雪怡攝)

王丹於八九民運後經歷牢獄,輾轉由中國移居台灣十多年,由學運領袖過渡至大學教授的角色,不少來台灣交流和讀書的大陸學生專程到他的班上聽課。去年,他在台灣舉辦了三場中國沙龍,解構當代中國的政治及文化現象,又帶學生到宜蘭、金門參觀,在酒吧裡和學生們把酒論政。

和陸生的交流當中,王丹發現大部分陸生起初支持兩岸統一,但理解台灣的歷史脈絡後,有的便轉為贊成維持現狀。他更發現不少陸生對民主制度充滿興趣,亦有所追求,只是滿腹疑惑。「內地學生對民主的態度非常錯綜複雜,一方面充滿了嚮往,另一方面不太知道怎樣實現,也被洗腦說民主的種種問題,例如說搞民主會亂。」

他認同民主不能一步登天,內地的學生不必急於推翻或建立一個政權,但應對身邊的公共事務多加關心,因為他相信改變從來植根於社會的少數,哪怕只有一、兩個學生改變心態,大陸學生來台便是一種啟蒙教育,並非毫無意義。「這個社會從來都不是被百分百的人改變,那叫『文化大革命』。思想就像播種一樣埋在心底。也許埋的時間久一點,但一旦外在的時機成熟,這種火種就會變成火苗。」

對於在中國實踐民主,張逸帆和蔡博藝亦認為現階段毫無可能。但前者覺得除了渴望享受民主的成果,更需思考在中國如何達成民主的過程。「我思考的是,民主在中國會以什麼形態出現。是美國的總統制、抑或英國內閣制,還是法國的半總統制?今天台灣大選投票,晚上就有結果,但中國十三億人口,不可能一天選完。即便是民主,亦有很多形態。」即將畢業於台灣大學政治系,張逸帆打算赴美國修讀碩士學位,並矢志回國做一名老師,把從老師身上受到的恩惠傳給學生。「飛蛾撲火很悲壯,但沒有任何意義。不如做好傳播的工作,讓其他人觀念慢慢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