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天台裝太陽能板 投資綠色教育收入可觀

踏進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的天台,眼前是一大片排列整齊的太陽能板。原來,學校今年加入上網電價計劃,透過安裝太陽能板採集光能,並將產出的電賣給電力公司。兩電的上網電價計劃一推出便大受民眾歡迎,太陽能發電不單環保,有學校更使之融入不同學科,如STEM、通識和語文等,讓學生學習箇中的知識。這些太陽能板能為學校帶來的收入,可高達每年190萬。

記者|黃美嫻 編輯|陳安琪 攝影|陳安琪

香港政府在2017年分別與中華電力有限公司和香港電燈有限公司簽署《管制計劃協議》。其中上網電價計劃鼓勵私營界別「自行發電」, 市民可安裝太陽能光伏系統或風力發電系統,將產出的電以每度3至5元的價格賣給所屬的電力公司,比一般電費大約每度電1.2元為高。截至2019年8月底,兩電合共接獲約5,000宗申請,學校的反應亦相當熱烈。曾研究香港學校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綠色和平資深項目發展主任楊凱珊認為,學校有天台、有空間,是有很大潛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地方。

位於烏溪沙的直資國際學校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下稱「李寶椿書院」)即將啟用目前學校中最大型的太陽能發電系統,校內多個天台共安裝了1,168塊太陽能板。雖然系統預計2019年11月底才全面啟用,但校長Arnett Edwards難掩興奮:「天台的工程仍未完成,為了放置最多的太陽能板,我們真的用盡學校每個天台。」他們視可持續未來為學校理念的重點,得知「上網電價」計劃時已着手研究如何盡用校園空間。他更預計計劃可為學校帶來每年180至190萬的收益,所得收入將會為基層學生提供學費資助。

寓教於樂 學生積極參與

學校加入「上網電價」計劃,除了能把收益撥歸學生外,亦能將可再生能源的觀念具體地融入教學。位於九龍塘的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下稱「銀禧中學」)是香港首批加入「上網電價」計劃的學校,其太陽能光伏系統已於今年8月啟用。

走進課堂,銀禧中學在科學、資訊及通訊科技、通識等科目設計了跨學科活動,令學生可以更深入直接地了解太陽能發電。任教初中綜合科學科的蔡智峰老師舉例,他將與視覺藝術科老師合作教授中二學生製作玻璃瓶掛燈,安裝小型太陽能發電的燈泡,白天太陽能板吸收陽光為電池充電,天色變暗便亮起來,同時能善用剩下的玻璃瓶,讓學生繪畫玻璃面。蔡智峰指:「希望將STEM中動手和設計的元素結合,讓他們初接觸STEM都體驗到當中的樂趣。」

銀禧中學老師,(左起)蔡智峰、李漢培、丘碧瑾希望透過太陽能板這個再生能源計劃,向學生分享氣候變化是全地球人都要面對的問題。(陳安琪攝)

銀禧中學有七位中五學生被選為太陽能計劃學生代表。由招標、宣傳、監察進度至未來籌備其他活動,他們都會參與其中,譬如選擇裝置太陽能板的承辦商,他們也會旁聽提供意見。同學們認為不同公司提出的計劃,其趣味性和針對性是主要考慮的因素,選擇現任承辦商是因為它可以為學校日後舉辦有關太陽能的活動提供技術上的協助,例如班際用電比賽,承辦商會提供一個儀器,量度每個班房每天的用電量,同學們對此大感興趣。在2019年8月中,這群學生大使參與學校的新聞發佈會 ,向嘉賓介紹完工的太陽能板,整個上網電價計劃,學生們可謂親力親為。

這群學生大使之前還去到中電「智能匯」等機構參觀,加深對地球氣候現況的認知。學生大使吳文軒同學指,日後可能會舉辦班際用電等比賽,不同科目也會進行相關的實驗設計等活動。陳淼琳同學認為一連串的活動令學習更全面,不僅僅是專門安排一堂課教太陽能,而是真正融入各科各課程。

銀禧中學太陽能計劃學生代表向記者分享,招標時曾有公司提出做太陽能車,他們頗感興趣,惟學校場地不足而放棄,轉投現在的承辦商。(陳安琪攝)

學生自主學習

這套太陽能光伏系統讓學生以看得到、觸得到的方式學習可再生能源,李寶椿書院作為一間國際學校,態度更為開放。校長Arnett Edwards認為學校只是幫助構建好框架,學生會在框架裡用不同的方式來回應。雖然李寶椿書院暫時未將太陽能系統加入學科教學,但它仍在校園產生積極的連鎖反應,比如負責校內外環保活動的學生團體,Green Pioneers for Sustainability(GPS)的誕生。而且,學校有一個由老師學生組成的可持續委員會,一起研究如何將太陽能系統與學科教育相結合。就課程而言,這個項目在很多方面也有聯繫,譬如修讀科學、環境系統、地理等學科的學生可藉此進行相關研究,在國際文憑課程(IB)考試中也有所幫助。Arnett Edwards形容學生並不是嗷嗷待哺的小鳥,學生可以自己領導、自己負責、自己學習。

李寶椿書院校長Arnett Edwards指太陽能光伏系統項目的所得收入會撥入助學金,資助有財政困難的學生。(陳安琪攝)

李寶椿書院的陳樂霖和黃海桐同學都是GPS的學生領袖。黃海桐坦言書中只有文字講解可再生能源很抽象、很遙遠,但現在校內有大型太陽能發電系統,他們能在日常生活應用,甚至向人推廣。她們指GPS將舉辦日營,邀請其他學校的中學生到學校,透過遊戲、參觀太陽能設備等活動一起學習可持續發展。陳樂霖認為環保不是「齋睇、齋講」,兩位同學隨之齊聲道「是真的可以做出來的」。又因為校內很多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她們也期待這些國際生能實際地帶這些知識、想法回到他們的國家。

李寶椿書院的黃海桐(左)和陳樂霖(右)同學介紹GPS以及學校的環保教育。(陳安琪攝)

事前準備 先保養天台

學校可以透過應用程式SolarEdge監測太陽能板每天的採電量。(陳安琪攝)

銀禧中學的太陽能光伏系統自八月運作以來,整個系統發電量和預期相若,每天的產電量徘徊在100-200度,至今最高達到293度,以每天生產200度電、每度電四元計算,每月收入可達24,000元。發電收入在每月應繳電費中扣減,學校八月份的電費便獲減23,500元。蔡智峰老師表示校方與承辦商合作、安裝、啟用都順利,太陽能板平日靠雨水便能沖刷灰塵等污漬。

最讓校方苦惱的反而是安裝太陽能板的事前準備。為避免天台日後老化和漏水,需進行防水工程,否則屆時要拆卸太陽能板再處理天台問題會頗麻煩。丘碧瑾是銀禧中學資訊及通訊科技老師,她記得當時與負責防水工程的公司花了很久探討施工方式,最後選擇直接在天台鋪設一層防水層,減少鑽地的日數,噪音也更小,減低對教學的影響。物理科老師李漢培則感嘆因天氣影響,防水工程從3月開始直到7月才完工,耗時比預計多了一倍。

「採電學社」資助學校免費裝系統

銀禧中學的老師和李寶椿書院的校長都表示他們很幸運,得到校友或者校董的資助。但正如綠色和平的楊凱珊所言,並非每間有興趣的學校都有能力自行發展可再生能源,參與「上網電價」。如果學校有照到足夠陽光的空間,有興趣參與卻不知如何入手,還有「採電學社」計劃可以考慮。

機電工程署於2019年3月推出「採電學社」,為資助學校和獲社署津助的非政府福利機構提供免費的一籃子服務。由評估、設計、採購、安裝太陽能板到協助參加上網電價,所有與安裝太陽能光伏系統和申請參加上網電價有關的開支全部會由「採電學社」支付,機電工程署的承辦商在一年內還會有跟進服務。一般而言,此資助計劃下安裝的小型太陽能光伏系統發電容量約為10千瓦,每年的上網電價收入約為50,000元。環境局回覆,「採電學社」首兩批共接獲超過210份申請,其中九成來自學校,首批太陽能光伏系統預計最快於2019年十月初完工。

儘管學校的發展潛力大,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責任還需社會各界別關注。楊凱珊建議政府需持續檢討進展,保持市場反應良好,亦能於自己擁有的空間,如政府建築物、水塘、堆填區等加快投資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