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難以消除的歧視

記者|梁穎珊

記得大學有一堂課,說一些媒體在報道少數族裔犯法的新聞時,常強調他們的身分,標題上「南亞裔」與負面描述的字眼放在一起,駭人聽聞。反之,華裔犯法,又不會著重他們的身分。大家對少數族裔有偏見,媒體也有責任。

近年少數族裔被歧視的情況似乎稍為改善,經過一些非政府組織的努力,以及《種族歧視條例》的訂立,大眾的思想開始改變。在大眾傳媒、課堂教學中都見到不少宣揚平等的訊息。但在訪問後,我發現歧視的情況其實一直存在。

有受訪者說在地鐵上,有人看見少數族裔一走進車廂,立馬掩鼻,退避三舍;有受訪者說在路上會被人用歧視性的字眼取笑,以為她聽不懂廣東話,其實她聽得一字不漏;有受訪者說用電話找工作時一切順利,會面時,僱主卻提出更高的語文要求,令他無法得到工作……

在反歧視的法例下,很多人不會直接用歧視性用詞稱呼少數族裔,因為害怕惹上官非。取而代之是用肢體動作,言語間有意無意地透露歧視意味,令一些土生土長的少數族裔仍感被排擠。

完整報道: 少數族裔求職路上障礙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