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不下多元 被下架的同志童書

今年年初,主張傳統家庭價值的「性傾向條例家校關注組」向民政事務局投訴,指公共圖書館有十本兒童書籍,正面描繪同性戀和跨性別行為,而這些行為具有健康和道德爭議,投訴終獲民政事務局回覆。

當局指,經專業人員組成的「館藏發展會議」審視後,認為其中七本涉事童書「內容中性」,「沒有渲染或宣揚同性戀或同性婚姻」,但為確保兒童閱讀時獲適當引導,館方決定把十本書籍全部存於閉架,市民需向館員索取方能閱讀。

兒童圖書彷如花花世界,七彩繽紛的圖畫展現社會不同面貌,猶如小孩接觸世界的一道大門,有家長以此教導小孩性別平等,讓他們學習多元的性別觀念。有圖書館主任則擔心,審查先例一開,日後其他敏感作品恐受殃及。

記者│陳諄䚻 江曉琳 編輯│劉家汝 攝影│陳諄䚻 江曉琳 劉家汝

「看書能夠讓我明白喜歡同性不是錯,原來有個身分叫同性戀。」24歲男同志李德雄,中四那年喜歡上男同學,對自身性傾向感疑惑,開始留意同志題材書籍。他憶述,當年家庭管教甚嚴,不准他流連網絡世界,所以一直沒有「同性戀」的概念。

他誤打誤撞於社交網站「出櫃」,結果遭校內同學歧視。上體育課時,同學特意在更衣室避開他。加上他當年剛巧留級,雙重打擊下,李德雄猶成校園內的「獨行俠」。後來,他在圖書館看到《移風易俗的同性戀運動》一書,雖然此書反對同志運動,卻令李德雄認識到同志身分,及後不斷閱讀有關書籍。

李德雄形容,看書的過程「好像找到了夥伴一樣」,讓他感受到理解和安慰。他認為,館方既將其中七本童書定為內容中性,當局卻仍要把其閉架,做法迎合保守人士偏見及構成歧視,有違《基本法》及《香港人權法案》等條例。出於對書本的濃烈感情,為捍衛資訊自由,李德雄決定提請司法覆核。

他指,同志童書不但幫助兒童發掘自我,亦可使市民明白同志的艱難處境,減少大眾對性小眾的誤解。而同志童書被置於閉架,令讀者的借閱意欲下降;向職員索閱,人們又會擔心被視為性小眾,同志更害怕借書時變相「出櫃」。此舉為圖書館的審查開創先河,他擔心審查擴展到政治敏感題材,如斯發展下去的話,大眾閱讀權利將受損,圖書館或會變成「一言堂」。

李德雄指圖書館不應是「一言堂」,擔心童書閉架會引起更多政治審查。(劉家汝攝)

陪女讀童書 認識多元家庭

「沒可能每件事都可在真實生活體驗過。我身邊沒有擁有兩個爸爸的家庭,但通過書本,我可以讓她知道世界上有這樣事情。」

十本閉架書藉

28歲的洪曉嫻(Kitty)育有一個兩歲多的女兒。雖然女兒仍未識字,但Kitty已經開始跟她講解繪本故事,包括含有非主流性別意識的圖書。她認為,即使女兒現時不太明白故事內容,以後長大就能想通,而且女兒有位女同志的「契媽」,以及一位男同志的「契爺」,性小眾對她來說並不陌生。

她認為,童書具想像空間,閱讀能為孩子打開世界,在不同作品中看到不同價值觀。她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能藉圖書認識不同的家庭結構,盼多元性別觀念融入女兒生活。她又希望,女兒閱讀過這類兒童繪本,能為其性知識打好基礎,日後遇到性的疑惑,例如懷疑自己喜歡女生,她都有能力處理自身成長的矛盾。

Kitty又認為,家長抱持開放態度很重要:「沒可能每件事都可在真實生活體驗過。我身邊沒有擁有兩個爸爸的家庭,但通過書本,我可以讓她知道世界上有這樣事情。」

Kitty本身為詩人,留意到今次涉事童書當中,《Annie on my mind》及《Good Moon Rising》並非針對幼兒的繪本,而是少年閱讀的小說,她擔心閱讀自由會逐步收窄:「今天是兒童圖書,他日會不會是文學作品呢?」

洪曉嫻相信開放的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因此接觸多元價值可幫助女兒去面對將來的問題。(劉家汝攝)

繪本店主:應尊重差異

36歲的吳天慧(Fifi)育有四歲的兒子哲哲,三年前創立童書繪本店「1up」。她指,很多家長只重視成績導向的書本,卻忽略培養孩子應有的價值觀,所以她的書店沒有售賣補充練習,反而主打另類兒童圖書。Fifi認為,小朋友接受程度高,對性別沒有既定印象,同時又對世界充滿疑惑,家長應準備和他們討論,因為即使圖書館把同志內容區隔,孩子日後亦會遇到性小眾人士。

「1up」繪本店陳列各類書籍,包括家庭轉變、特別需要與成長系列。(陳諄䚻攝)

Fifi指,兒子十分喜歡閱讀童書,每晚睡前都要媽媽講故事,曾看過其中三本被閉架的同志繪本。Fifi曾告訴兒子這些圖書遭到閉架,當時兒子的反應是:「其實(反對的人)不用這樣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人家喜歡怎樣就怎樣。」他們後來逛公共圖書館時,兒子問她:「可不可以叫職員,把(閉架的)書本拿回架上?」 Fifi的書店亦有出售其中一本閉架書《一家三口》,於事件發生後缺過兩、三次貨,在書展更沽清了十多本存貨,比起前兩年零星的銷量明顯增加,現時要買到這本書已不容易。

圖書館主任:應包容不同意見書籍

於中學任職圖書館主任的方富潤指,圖書館向來把「兒童不宜」、「特別受歡迎」(要限制借閱時間)、「低借閱量」和「複本太多」的書本以閉架方式處理,但是次閉架事件難以上述理由解釋。他指,十本童書被評中性仍遭閉架,局方沒有交代背後準則,難免令公眾懷疑事涉審查。

方富潤曾修讀圖書館及資訊科學碩士,他表示,根據國際公約,公共圖書館應避免審查,堅守資訊及思想自由原則。他指,圖書館應以服務公眾為本,有責任呈現議題的不同觀點,若館方選擇性迎合某類人聲音,有違其成立目的。他相信,小朋友較少刻意搜尋被閉架書籍,等於失去機會於館內接觸這些資訊。他擔心將有更多人濫用投訴機制,針對其他具爭議性的書本,圖書館為減少投訴,或不再購入該類圖書。

至於學校圖書館的方針,又會否受是次爭議影響?方富潤指,學校圖書館主要服務教學需要,公共圖書館的閉架做法,理應不對學校造成影響。他認為,校園內有討論多元性別的圖書是好事,但礙於不少辦學團體對性小眾反感,陳列此類圖書仍較困難。記者其後發現,部分中小學及幼稚園圖書館,都有購入是次遭閉架的童書,例如英基烏溪沙國際幼稚園,其圖書館就有六本《The Family Book》。

教育學者:兒童有權受平等性教育

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郭勤指,聯合國提倡人人有權接受與成長有關的性教育,當中包括同志及跨性別的議題。她指,從就讀幼稚園開始,小朋友就對性別有所概念,童書可作性教育教材,解釋性小眾並非異常,家庭不只一種模樣,同時可減少孩子間的欺凌事件。她又指,若小朋友太遲了解性相關概念,反而可能感到疑惑,甚至出現精神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