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絕育功能 以蚊制蚊

2015年的春天,一群科學家拿著一個個裝有白紋伊蚊的塑膠圓筒,踏上廣州一個小島。那些銀白相間的蚊子在筒內拍翅亂飛,蓄勢待發。圓筒甫打開,數萬隻身上帶有特製細菌的雄蚊就飛往島嶼每個角落。牠們背負著科學家多年的期盼──令伊蚊數目銳減 ,杜絕蚊患。

正當香港仍以噴殺蟲劑、放蚊沙等傳統方式滅蚊,原來廣州已研究出新科技,成立蚊子工廠,以「細菌蚊」實行「以蚊制蚊」。

記者│冼敏盈 許京妮 編輯│鄭悅庭 攝影│鄭悅庭

號稱全球最大的「蚊子工廠」,位於廣州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1年由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和中國廣東省中山大學共同成立,牽頭者為奚志勇教授,培植帶有「沃爾巴克氏體」細菌的蚊(下稱細菌蚊)。這種細菌可抑制蚊子的繁殖能力,工廠的技術顧問張東京解釋,當帶有細菌的雄蚊與普通雌蚊交配後,雌蚊產下的卵無法孵化,達絕育之效。工廠會定期釋放帶菌雄蚊與野外的雌蚊交配,蚊子數量便能持續下降,抑制由蚊傳播的疾病。

廣州的細菌蚊仍處於試驗階段,針對會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現時「蚊子工廠」每星期平均生產500萬隻細菌雄蚊,高峰期更能生產6000萬隻,當中約有50到80萬隻,每周會被送到廣州南沙沙仔島釋放。該小島只有330公頃,比香港的蒲台島還小。沙仔島四面環水、遠離市區,令蚊子不能輕易遷移。而且蚊子在人口密集的地方較容易滋生,沙仔島只有一成面積有人居住,能讓伊蚊集中在較小的範圍繁殖,實驗結果更易監測。由於雄蚊不會咬人,而且交配後生命周期短,只有一星期,因此短期內在島上釋放雄蚊並不會為居民帶來影響。

然而,要滅絕一個區域的白紋伊蚊,需耗時三到五年。張東京表示,夏天野生蚊子數量增加,帶菌雄蚊的數目也要提高,高峰期沙仔島一周要放150萬隻。從2015年至今,島上的白紋伊蚊數量已減少九成。去年,細菌蚊的實驗擴展到廣州白雲區和番禺區大刀沙村,並成功減少了兩地超過八成白紋伊蚊。

蚊子工廠發展時間表

繼續閱讀:技術未成熟 望他日普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