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水能游 出水能跑 飛天遁地的輪椅劍后

「我就是個頗好勝的人。」她聳一聳肩,漫不經心地說道。

11歲罹患骨癌,三年後截肢,失去左邊小腿,卻沒有失去突破自己的勇氣。不足十年,她踏上奧運舞台,一舉勇奪四金。她是六度成為「香港傑出運動員」的「輪椅劍后」──余翠怡。在劍擊場上所向披靡,她卻認為人生不應只有劍擊。去年更換上「刀片腳」跑步。她不斷嘗試新挑戰,她說,她還想飛。

記者│梁敏琪 編輯│陳安琪 攝影│利天諾

成為劍擊運動員 遭母親反對

輪椅劍擊運動員余翠怡因奧運會的驕人成績而廣為人知,但原來她最初並非學劍,而是游泳。1998年,14歲的她因骨癌截肢。截肢前她已喜歡運動,截肢後,余媽媽認為游泳有助女兒鍛鍊身體,便替她報讀傷殘人士體育協會舉辦的游泳班。在游泳班上她認識了學劍擊的朋友,被游說去上劍擊堂,自此便愛上了這項對戰性運動。她覺得,游泳是與時間競賽,較為枯燥,而劍擊則有實體對手,要運用戰術與技巧才能擊敗對方,成功感更為實在。

余翠怡指,劍擊是對戰性質的運動,須運用戰術與技巧擊敗對手,更有挑戰性。(受訪者提供)

不過,當余翠怡希望轉職成為劍擊運動員時,余媽媽並不贊成,她只想女兒藉運動鍛鍊身體。加上時值中三選科,媽媽擔心她難以兼顧學業與運動:「我媽會覺得我已經沒了一隻腳,她對我說,如果不在學歷上爭取一些機會,將來……在快餐店站八小時,那你站到嗎?」最終她以行動證明了自己。一路走來,她在劍擊場上屢獲殊榮,並先後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地理與資源管理學士學位及體育學碩士學位。

女對戰 不甘被數蛋

過了母親一關,余翠怡於17歲加入港隊受訓,此時卻又面對另一挑戰。因為港隊輪椅劍擊運動員一向不多,所以是男女合練。余翠怡初入隊時,經常與男隊員一同受訓。但男女速度與爆發力不同,對打時女隊員往往處於下風。男隊員則以「數蛋」為目標,對打時不僅要贏,更要女隊員一分也得不到。

「有些人可能覺得,輸就輸,但我不甘心。」余翠怡從不服輸,她每天都為練習訂立目標,從破蛋、取得兩分……一劍一劍繼續打,技術亦不斷提升。現時余翠怡已不時擊敗男隊員,記者問她會否因此而格外高興,她挑一挑眉,說得霸氣:「不會特別開心,我覺得贏男仔很正常!」

「有些人可能覺得,輸就輸,但我不甘心。」

亮麗成績 成為包袱

積極向上的心態推動余翠怡不斷進步,2004年首次代表香港出戰殘疾人奧運會,便一舉奪得四面金牌,現時她累計獲得七面殘奧金牌,成為香港史上殘奧會累積金牌數目最多的選手。然而,亮麗的成績單卻一度成為其包袱。

余翠怡是頒獎台的常客,但這也曾一度為她添上無形的壓力,比賽時總想著:上次拿了第一名,今次也要拿第一。於是,著眼點不再是如何打好每一劍,而是「尚未出線,就想要奪冠」,結果反而影響表現。

有一次比賽,余翠怡未能成功晉級。其他運動員問及她下一場的對手,她回應自己已經落敗,對方隨之而來的詫異神情,好像在跟她說:「你怎麼可能會落敗?」雖然對方不是有意令她難受,但這一幕,她久久未能忘懷。她十分懊惱,不斷數算自己在場上的失誤,並詰問自己:「為甚麼我做不到?」

這次難過的經歷讓她領悟到冠軍寶座並不屬於自己,而是任何一位有能力的選手。無論是歷屆冠軍還是新人,都需要好好發揮才能奪冠。余翠怡發現,在場上學會控制自己的心態,才是致勝之道:「如果你控制不到自己,不可能控制對手、局面。」

「如果你控制不到自己,不可能控制對手、局面。」

余翠怡表示,運動員除了要鍛鍊技術,更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若心態不夠堅定:「不是對手打低你,是你打低自己」。(利天諾攝)

繼續閱讀:去年世錦賽 反超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