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人復興粵語

普通話普及 因環境改變

廣州暨南大學中文系、漢語方言研究中心副教授侯興泉指,現時廣州面臨廣東話的斷層問題。自90年代起,廣東話缺少了生存空間,小孩在學校都說普通話;在家庭裡,有些父母覺得普通話較為實用,有利學習和工作,因此選擇只對子女說普通話。這樣的環境,令現在不少年輕人不懂說廣東話。

過去30年中國經濟急速發展,也促使普通話普及。城鎮高速發展,人口急劇流動,大量外省人口流入廣州,同時又有本地人流出,此消彼長之下,普通話日漸普及。現時廣州人口約1,500萬,外來人口佔三分一。

母語意識提高 推粵要用新方式

侯興泉曾進行有關廣州幼兒園語言運用的調查,發現即使幼兒園沒被硬性規定使用普通話,但很多校長卻寧願選用普通話授課。其中,位於新區的幼兒園幾乎全以普通話授課。調查結果一度令他心灰意冷:「因為『根』都失去,斷了小朋友一代,(小朋友)基本上不說廣東話。」

2010年因有政協建議將廣州電視台部分頻道的主要廣播語言由粵改普,引發當地一連串撐粵行動,最後政策未有改變,廣州電視台維持用粵語廣播,但社會自此多了有關語言的討論,年輕人母語意識亦有所提高。

中央政府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頒佈的規劃中,曾列明「到2020年,普通話在全國範圍內基本普及」,同時亦有提到要「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包括成立數據庫、進行調查等,因此中央政府自2015年實施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侯興泉指,即使工程主要是檔案紀錄,但由上而下推動語言保育政策,對地方語言的傳承起了重要作用。至於民間,近年年輕人流行以地方語言作文創題材,例如製作「粵語表情包」等,令更多人接觸到廣東話。侯興泉也創立了微信公眾號「粵學堂」,為網民提供有關地方語言的知識,望能喚起大眾對母語的關注。他相信在新媒體的時代,每個人都是宣傳者,只要有好的意念和能力,資訊便能廣傳,有利於廣東話的傳承。

侯興泉指現時廣州年輕人不懂說粵語,主要是因為失去了語言環境。雖然現時說廣東話的人口大不如前,但他對其傳承仍抱有信心。(甘泳楠攝)

侯興泉又以上海話為例,指當局近年才提出保育上海話的措施,規定學生每週要上固定時數的上海話課,奈何當地會說上海話的人已少之又少,學生缺乏使用上海話的環境和動力,會認為:「學完又有甚麼用呢?」上海話的保育工作可謂「為時已晚」,但他認為現時廣州的情況未算嚴峻,若從現在起展開廣東話保育工作,仍未算太遲,故他對廣東話的傳承仍抱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