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字,型!

Jacky在改字過程中發現,香港的楷書寫法保留了表意文字的特色,因此對楷書的筆劃組成產生興趣,造字之外,還特意參加了楷書書法興趣班。(陳穎思攝)

自由字型 尋字源傳承重任

造字過程孤獨難熬,Jacky能夠堅持至今,全因他背後一個理念:希望造一套正宗和著重字源的繁體字讓小學生學習。在改字的過程中,他也無形中得益。他尤其注意到繁體字與字源的關係。譬如「告」字上半部分的牛字,代表了古時禱告用牛作祭祀品;滋生的「滋」字應以「⺾」,而非「䒑」作頂,因字意是指以水灌溉花草,「幺」是兩條蟲;山峯是「峯」而不是「峰」,山峯指突出的尖頂,「山」自然在上而不應在旁。

Jacky有感近年愈來愈多人講普通話、用簡體字,他慨嘆簡體字失去字源特性,無法分清字意:「像乾濕的『乾』字和幹活的『幹』字,簡體都是同一個『干』。假若香港未來以簡體字取代繁體字,文字將無法傳承。」

另一位長者義工麥美倫與Jacky看法相似,她指全世界使用繁體字的地方少之又少,繁體字為中國傳統文化:

「如果香港將來北望神州,變成使用簡體字,我們仍想保留一套完整香港字、香港的自由楷書,哪怕放在博物館也好,至少能夠傳承。」

「政府不做,我們做」

負責社工何淑貞表示,計劃始於中心職員留意到小學生經常混淆別字。現時小學教科書的楷書跟隨教育局指引,老師亦用同一標準批改。當小朋友從課外書看到台灣楷書,回到學校照辦煮碗,卻被老師打上一個大交叉,常見例子有「群」和「峰」,正字應為「羣」、「峯」。老師若想自備教材,同樣頭痛。他們需先列印一份,人手把異體字塗改,再複印給學生使用。電腦字型與教科書字型無法統一,家長和老師都十分困擾。 Jacky坦言對政府有不滿,反問:「為何不造一套免費的字型給老師?」最令他們不解的是,政府曾邀請台灣公司華康字型製作香港標楷體,但沒有買斷其版權,變相令字型商業化。如果有人要下載這套字型,要付費3,000元,而且只能在三部電腦上安裝,費用昂貴,學校和家長難以負擔。

 

義工麥美倫指現階段以修改字體結構和外觀為主,改動雖少,卻很考驗工夫。以「笙」字為例,上面的「竹」花頭撇和點太長,影響整體觀感,需改成下面的模樣。(陳穎思攝)

繼續閱讀:

應社運而生 從「獻醜」到「勁揪」

造字困難重重 無悔投身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