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輕生 教師有口難言

「硬食」學生負能量 受壓感無助

田方澤指教師工時長,工作量大,休息時間匱乏,根本沒機會和學生聊天。(文健怡攝)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組織部主任田方澤,任輔導教師逾七年,亦坦言曾有數次與學生聊天後,自己情緒亦受影響。他看見學生情緒低落、狀甚苦惱,自己卻束手無策,不知從何著手為學生解難,繁重的無力感令他備受困擾。他指教師光是應付教學工作已經體力透支,精神壓力又大,每年都有不少人轉行甚或患抑鬱症。同時,學生情緒問題複雜,大多涉及家人,教師難以獨力處理,倍感無助不安。他眉頭緊皺說:「教師需笑面迎人,其實是『硬食』學生負能量,感覺難以形容,只能說很辛苦。」訪問期間,他連番強調教師「食晒」學生情緒,實在不易,遭社會抨擊卻有口難言,愈發難受。

教師有技巧無空間 治標不治本

教育局於2017至2018年度,為教師安排「精神健康的專業發展課程」,加強識別和支援有精神需要的學生。不過,田方澤認為現時教師並非不懂識別受情緒困擾的學生,最大困難是空間與時間不足。他指處理情緒受困學生,不外乎是多關心,大部份老師喜歡接觸學生,可惜根本沒空停下和學生聊天:「我們以前常和學生打籃球,並非因喜歡籃球,而是喜歡和學生玩,老師就是這種生物。」他舉例說,一般學校小息約15至20分鐘,若老師遲下課、上個洗手間,或影印練習,連休息時間都沒有,小息便結束了。語文科老師更要幫學生練習朗誦,放學後去開會等等,工作壓力大得喘不過氣。

徐小曼(中)出席情緒教師意向調查發佈會,調查結果九成七教師認為現時支援不足。(香港青年協會提供)

田方澤直言,近年政府舉辦不少情緒輔導講座讓師生參與,但徒具紓緩作用,治標不治本,多年來從沒正視學童情緒問題治本良策為釋放教師空間,減少不必要行政工作,讓教師有時間關心學生。香港青年協會(青協)本年6月曾訪問402名中、小學教師,調查結果顯示九成七受訪教師表示現時支援不足,最大困難為欠空間與技巧處理學童情緒問題。

本報曾向教育局查詢現行支援教師的配套,但發言人沒正面回應,僅陳述本年10月發佈的施政報告內相關政策,如上述培訓課程的詳情、調整教師與班級比例等。

繼續閱讀:關心學童 留意情緒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