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輕生 教師有口難言

吳晶表示懷孕初期,擔心學生情緒影響到自己情緒,危及胎兒健康,壓力相當大。(賈彩雲攝)

10月的一個星期三,天主教普照中學一名17歲中學生在午膳時間,將一個紙袋交給班主任,託她轉交同學。班主任問:「你為何不親自交給同學呢?你明天不上學嗎?」學生笑著答:「可能啦!」詎料,這是二人最後的對話。該學生翌日缺課,班主任感事有蹺蹊,拆閱紙袋裡的信件,發現內容儼如遺書,立即通知家長報警。未幾,學生於附近一個商場天台墜樓身亡。死者家屬指摘班主任欠警覺,沒察覺學生的異狀,釀成悲劇。

學童自殺前未必有明顯徵兆,悲劇發生後,教師有時卻成為受抨擊的對象,徒添壓力。吳晶(化名)執教鞭逾10年,在中學任教歷史科,接觸過不少受情緒困擾的學生,她說大眾苛責教師容易,「但去到那一刻,可能連你也沒察覺到(學生有輕生念頭)。」

記者 │ 賈彩雲    編輯│文健怡    攝影│文健怡   賈彩雲

教務繁忙  無暇關顧學生情緒問題

吳晶指現時教務過於繁忙,未必能及早發現學生受情緒困擾。她以自己為例,平日需準備教材、處理行政、寫活動計劃書、辦課外活動、觀課並撰評估書。文憑試後更要整合數據,忙起來或需擱置教學,精神與體力消耗極大,休息時間都不足夠,更遑論有空留意班上近40個學生的情緒和行為。訪問當日,吳晶亦只能抽出半小時的午膳時間接受訪問,邊吃邊受訪,鐘聲甫響起,便馬上已匆忙離去,準備下一節課。

苦無支援 教師不是萬能

吳晶憶述首次輔導經歷,對象是一名中五女生,疑因不堪考試壓力,上課期間發狂罵同學,又經常缺課,甚至曾經整月不上學。吳晶留意到其情況,主動接觸該女生,多次傾談後,建立了互信關係。期後,醫生診斷她患上焦慮症,不久後她便休學,學校也沒再派人跟進情況,事情不了了之。全校唯獨吳晶一人,仍保持與女生接觸,並時而與其家長傾談,了解女生病況。某天,女同學家長慌忙致電吳晶,指女兒萌輕生念頭,更搜尋自殺的相關資訊。吳立刻知會學校輔導組以及女生的班主任,同事卻忙著去考評局處理覆卷事宜,跟她說「報警吧!」。吳晶深感無助,明知學生需要人幫助和關心,學校卻無人手跟進和了解。她考慮到自己亦非專業輔導人員,只好找有情緒輔導經驗的朋友,共赴女學生家中了解情況。經一輪開解與引導,女學生最終打消自殺念頭。

「教師不是萬能,但當我想求助,亦不知可找誰。」吳晶直指學校支援匱乏,令老師極為孤單。 求助無門,她只好犧牲公餘時間陪伴這位女學生,陪她看精神科醫生、聊天,每次花兩至三小時。憶起那時正值懷孕初期,吳晶倍感吃力,擔心學生情緒影響到自己情緒,危及胎兒健康,壓力相當大。

教育局現設一套指引,要求老師尋找校內專業支援,如輔導組、社工和教育心理學家, 協助試圖輕生的學生。吳晶認為若學生已有輕生念頭,代表其情緒極不穩定,這個時候才介入恐怕太遲。她覺得若能於學生情緒受困初期,提供協助和支援,有助預防悲劇發生,「救回」更多學生。

繼續閱讀:「硬食」學生負能量 受壓感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