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老漂 離鄉為兒孫

戶籍所限  老漂醫療開支不菲

65歲的羅婆婆原籍湖南,十年前因為照顧外孫女而遷居深圳,但由於要同時照顧在鄉的丈夫及父母,羅婆婆不時都要來回兩地。經常兩邊走雖然辛苦,但她說:

「我們這一輩人不像父輩、也不像後輩,我們只有一個孩子,兒女在那裏就跟到那裏去。」

羅婆婆說在深圳住院也可以回鄉以醫療保險報銷費用,但程序比較複雜。(蘇墁鈺攝)

羅婆婆已慢慢適應深圳的生活,但醫療費用高昂始終帶來困擾。湖南戶籍的丈夫曾經在深圳住院,一個小小的手術都要花上一萬多元,在湖南住院卻只需幾千元,差異甚大。但因戶籍制度所限,丈夫所享有的醫療保險不能報銷深圳的住院費,最後回湖南報銷其中七成,餘下的費用要自己承擔。

羅婆婆的女兒唐咏是深圳大學的教授,育有兩個女兒。家庭經濟狀況不錯,她一直都有聘請保姆照顧小孩,但由於不放心一個外來人與小孩獨留在家,故請母親暫到深圳,幫忙照顧孩子之餘也順便留意保姆表現。唐咏提到,次女現時兩歲,還須母親照顧,到她上幼稚園後,母親就會回老家生活,自己也不會勉強她留下。父母在湖南養老,唐咏則繼續在深圳發展事業,她說父母都希望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如果他們的身體無恙,就不會考慮同住。

戶籍改革需時 老漂族落戶難

根據中國國務院發表的全國人口普查數字,2010年在城市居住的人口大幅上升至接近總人口一半,其中流動人口顯著增加。中大中國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凌旻華認為,隨著中國城市化的趨勢,「老漂族」的出現無可避免。她說,現時的「老漂族」人數龐大,在人口老化下,預料數量會一直上升,當中發達城市如深圳、廣州、上海等就會聚集更多「老漂族」。

凌旻華指在城市居住的年輕夫妻較重視核心家庭的氛圍,生活習慣及文化差異或成為「老漂族」與子女家庭產生磨擦的原因。
(蘇墁鈺攝)

凌旻華指,「老漂族」牽涉到中國的戶口制度和籍貫管理問題,他們難以在子女身處的城市落戶,所以未能在當地享有全面的社會和醫療保障。她指出戶籍制度改革涉及地方財務的調整,需按部就班,難以在短期內改善。在社區融入方面,她建議區委會或草根機構擴大服務範圍至「老漂族」,通過家訪或一對一輔導形式,真正進入他們的社群,逐漸打破意識上的壁壘和孤立感,讓他們漸漸融入城市。但無論如何,她認為中國的父母普遍都對子女有強烈的情感需求,他們遠「漂」他方都是為了孩子和家庭,子女應予以足夠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