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復康者之友 社康護士人手缺

今年二月,港鐵縱火自焚案造成19人燒傷,當中更有四人危殆。事件一度引起社會人士對精神病患者的恐慌,更有人把問題簡化,稱要把他們全都送回精神病院。精神復康的過程既已難熬,精神病患者回到社區後,還要面對種種的標籤和誤解。

社康護士定期探訪精神病康復者,在保障病者的精神健康和安全上,背負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但香港社康護士的人手卻長期不足,大大影響探訪病人的時間及質素,情況堪慮。

記者│陳安琪 編輯│杜茗慧 攝影│杜茗慧  馮一芯

五度入院兩企自殺 躁鬱症病人「生不如死」

現時54歲的邱超奇,20多歲時患上躁狂抑鬱症,曾先後五次入住精神病院,更曾兩度企圖自殺。邱超奇憶述自己有一晚失眠,瞬間病發失控,當時他居住徙置區,走廊的圍牆很矮:「跨一跨就可以跳落地。」他忽然有衝動想一躍而下。幸好他還抓住一絲理智,慌忙向兄長求助,最終兄長代他報警,送院治理。另一次,他情緒低落,對前途失去希望,更自責連累了家人,欲持刀自戕,幸得姊姊勸阻及時送院,才沒有釀成悲劇。
病魔纏擾,令邱超奇坐立不安,更失去自理能力,連基本的刷牙、洗臉都做不到。邱超奇小學時是運動健將,曾代表學校出賽獲獎,從未想過後來竟要住院。他對著鏡子中的自己不禁問:

「你為甚麼會變成這樣?你以前還拿過獎,現在要入院,和精神病人一起。」

邱超奇患病時因覺得很憂鬱,有「生不如死」的感覺,經常失控地落淚。

副作用大病人拒服藥 社康跟進精神心理健康

現時,精神科醫生衡量病人情況後,若認為病人需要社區支援,例如與家人關係較緊張、頻密地有自殺念頭等,就會安排社康護士跟進,為病人提供至少每月一次的家訪,並由社康護士向醫生報告病人的情況。邱超奇便是其中一名服務使用者。

鑑於精神科藥物的副作用相當多,服用後或會引致口乾及手腳僵硬,邱超奇初期因未能適應藥物而不願服藥:「睡覺睡到三、四時就起床,後來自己有定力,四、五時到公園做運動,做運動都合上眼睛,睜不大,很辛苦」。後來,社康護士跟進他的個案,告訴他藥物要長期服用才有效,又向他解釋精神科藥物要慢慢試(俗稱「較藥」),才能找到合適的藥物。

邱超奇最初也有猶豫,但經社康護士多番鼓勵才能堅持吃藥。忍耐了大半年的服藥階段,他的身體開始適應。他笑言,母親不斷叮囑他要服藥,令他反感;社康護士有專業身分,他則會依從建議,願意服藥。

邱超奇不時會想起童年時的回憶而感到沮喪,因為哥哥要組織家庭,未能像小時候般經常陪伴他,難免感到孤單:「看足球賽、有趣的電影都是一個人,沒有人和我分享、傾訴。開心時是自己一個人,難過時也是自己一個。」

社康護士鼓勵他存樂觀向前的心:「(現實)並不能事事如意,反而嘗試積少成多,每天儲一點正面思想才能幫到自己。」

訪問之時,邱超奇在言談間也展示了躁鬱症病人少有的樂觀一面:

「我也要讚自己,因為自己也有忍耐,準時服藥。」

他認為社康護士的探訪十分重要:「如果他不來,可能我有一天想不開,會選擇傷害自己。」

繼續閱讀:

幻聽困擾險喪生 兒子同患思覺失調

社康護士如朋友 適時援助解煩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