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送飯 等清潔 殘弱老人怕等不及

機構人手不足 冀政府增資源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是營辦家居照顧服務的機構之一,現為觀塘和黃大仙區逾900宗個案提供服務。該中心的服務總監唐彩瑩指機構一般的個案大多數要輪候一至兩年。她表示現時機構人手不足,只好優先為有緊急需要的長者提供服務,其餘長者則須輪候。她希望政府可以增撥資源,讓更多身體沒有或輕度缺損的長者能得到照顧,讓他們身體狀況不至惡化︰「我們服務的長者平均年齡已是83歲左右,這麼老的老人家就算能走能動,但他需要一個飯、需要家居清潔,我們是否也應該幫幫他呢?」

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指香港在長期照顧方面比很多鄰近國家落後。(杜茗慧攝)
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指香港在長期照顧方面比很多鄰近國家落後。(杜茗慧攝)

有關社福機構人手不足問題,社會福利署電郵回覆指,營辦服務的非政府機構可靈活調配所得的「一筆過撥款」及安排適當人手,亦將為輕度缺損而需要服務的長者推行試驗計劃,但未透露詳情。

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批評,政府未有實質的長期照顧政策,評估長者需要的指標欠缺彈性︰「今日評估他為輕度或中度缺損,三星期後情況就已經可以不同。」他認為政府應增撥資源,讓服務機構針對長者個別需要或差異提供服務。

「社區照顧服務券」能彌補不足?

政府於2013年推出「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計劃以「錢跟人走」的資助模式實行。長者可因應個人需要,選擇合適的社區照顧服務。服務券以長者及政府資助的共同付款方式使用,署方會根據長者及同住家人的收入進行經濟審查,以釐定長者的共同付款級別。

關顧聯社工劉藹琳批評現時的家居照顧服務嚴重不足。(艾博瑜攝)
關顧聯社工劉藹琳批評現時的家居照顧服務嚴重不足。(艾博瑜攝)

計劃的第二階段於去年十月開展,連同第一階段,服務券總數增至最多3,000張。政府計劃在今年第三季額外增加2,000張。第二階段的服務券金額有3,600元至8,600元等五種不同價碼,例如一位持價值3,600元服務券的長者可選擇不同服務組合,當中包括物理治療丶送飯服務等,由非政府和非牟利機構(包括社會企業)及合資格的私營機構提供。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服務總監唐彩瑩指,他們接觸的長者對服務券有不錯的評價︰「這無疑是給老人家多一個選擇,特別是一些不想太快入院舍,還想在社區生活的長者。」

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組織幹事劉藹琳反對計劃, 她不認同服務券共同付款制所設立的經濟審查,因為申請程序會變得更複雜,令有需要的長者錯過照顧支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