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電影講政治 資金少 放映難

《亂世備忘》執死雞 做一場得一場

《亂世備忘》導演陳梓桓指香港獨立電影人需要可持續的創作環境,希望社區放映能逐步開拓觀眾群。(潘祖兒攝)
《亂世備忘》導演陳梓桓指香港獨立電影人需要可持續的創作環境,希望社區放映能逐步開拓觀眾群。(潘祖兒攝)

入選台灣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亂世備忘》,記錄一群大學生參與雨傘運動的過程。在放映方面,導演陳梓桓慨嘆:「我們很想做到《十年》那樣,但做不到,《亂世備忘》是政治紀錄片,而紀錄片本身就很邊緣。」他與多間戲院接洽,最終只有2016年開業,位於筲箕灣的L Cinema願意放映四場。他只好申請政府轄下的放映場地,如電影資料館、科學館等,但手續繁複,並須提早六個月申請。為令電影得以持續放映,他只好每月以「執死雞」方式,等待政府場地的臨時空場例如電影資料館、藝術中心等,「做得一場得一場」。

《亂世備忘》每月只可放映到兩至三場,陳梓桓表示,這樣令上映時間拉得很長,宣傳亦舉步維艱。他舉例,早前有傳媒報道《亂世備忘》,但報道刊出後電影卻沒有場地可放映。陳梓桓感到無奈:「看完報道後,想看的人發現原來無法買到門票。」

他批評,香港的電影放映方式單一,以商業影院為主,沒有太多如兆基創意書院般可租用的播映場地,政府提供的場地亦不足。他直言欲發展本土電影,必先解決這個問題。

社區放映 主流以外新方向

電影《十年》社區放映會(受訪者提供)
電影《十年》社區放映會(受訪者提供)

《十年》曾舉辦150場社區放映,吸引五、六萬人到場觀看。2016年9月有人成立社區院線,每月舉辦放映會,例如影意志和TC2餐廳等至今已舉行近20場。陳梓桓期望社區院線可成為潮流,《亂世備忘》也曾在馬屎埔、牛棚藝術中心等舉辦社區放映。雖然可接觸更多觀眾,但社區放映場地不大,收費難,收入較不穩定。

社區院線負責人張景暉指,眼見很多優質獨立製作缺少放映渠道,遂在社區舉辦放映,抗衡商業影院的自我審查。他表示,現時規模不算大,望可找到更多放映場地,讓好的獨立電影作品能接觸更多觀眾。

 

 

[R-slider 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