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減減 打造無廢家庭

女兒出生 環保生活大受衝擊

劉海龍從前在上水村屋居住,屋旁農田除了用作安置家中廚餘,也會收集妻子娘家的廚餘用作堆肥。(黎淑怡攝)
劉海龍從前在上水村屋居住,屋旁農田除了用作安置家中廚餘,也會收集妻子娘家的廚餘用作堆肥。(黎淑怡攝)

即使是素來實行減廢的家庭,面對人生新階段,卻無可避免要讓步。土地正義聯盟執委劉海龍,自中大地理系碩士畢業後,便投身香港農業發展,與妻子居於上水的村屋。屋旁有屬於自己的農田,家中主要的廚餘垃圾可直接用作堆肥。夫婦倆很少購買包裝食物,家居垃圾不多,約一星期才倒一次垃圾。

然而隨着女兒出生,為方便長輩照顧妻子和女兒,他們惟有搬回城市。劉海龍坦言,女兒出生後無可避免使用很多消耗品,例如清潔用的棉花,一天更需消耗七至八條用完即棄的尿片,佔其家居廢物量一大半。

「我們也有考慮過可重複使用的尿布,但每天若要洗很多尿布,家中沒有乾衣機,也沒有足夠的地方晾曬,只能繼續用尿片。」他希望當女兒長大不用再頻密更換尿片時,可以搬回村屋,屆時可轉用尿布,連清洗尿布的污水也可灌溉農田,不會浪費。

劉海龍身處城市,無法把廚餘即時放到農田堆肥,屋苑又沒有廚餘回收計劃,只能丟到堆填區。他認為城市發展限制了家庭減廢的可能性:「你在家中做廚餘堆肥,製成肥料也不知道能在哪裡用。住在粉嶺聯和墟的居民,有些會收集廚餘,運到附近的馬寶寶農場堆肥,但我住在沙田,便很難做到。」

劉海龍相信,環保減廢需從整個屋苑和社區出發,才能有效地解決廢物問題。例如薄扶林置富花園推行的節能減廢計劃,管理公司收集居民的廚餘並製成環保酵素,並利用這些酵素代替化學清潔劑清潔整個屋苑,環保成效更大。

綠色媽媽 「戒買不戒食」

把不同的食物殘渣加上媒染劑,就可以變成染料,在舊衣服染上新的花紋和顏色。(黎淑怡攝)
把不同的食物殘渣加上媒染劑,就可以變成染料,在舊衣服染上新的花紋和顏色。(黎淑怡攝)

環保策略往往要多花心思、用心推動。人稱「綠色媽媽」的林麗珊,有一子一女。從前她是極端減廢分子,強硬執行環保措施,家人不合作,便時常引起爭執,令她明白到要以溫和態度,讓家人接納減廢行為:「過往有很多麻煩的事要家人承受,其實不要走到那麼極端,大家舒服一點,便不會嚇怕家人。」

這位「綠色媽媽」會把廢物分類外,家中廚餘又會用在花園堆肥、利用茶包洗鍋、用茶渣咖啡渣染布、廢油作肥皂……在生活的細節,廢物充分利用。當她把家中製作環保酵素當清潔劑,家傭起初大感不解、嫌麻煩,後來才明白這是環保習慣,亦樂意跟隨林麗珊一同製作酵素、環保肥皂。即使是家具,林麗珊也會自製或撿來別人丟棄的。子女從小也習慣穿二手衣物、玩自製玩具。四年前,她把減廢的經驗編寫成書,向外推廣各種讓生活更便利的環保習慣。

林麗珊相信,最重要是堅持:「我曾光顧一間日本餐廳,我三、四次要求店員給我一雙可再用的筷子後,那間餐廳便不再用即棄筷子了。」只要有心做,即使是微小的行為,也能影響他人。

環保新產品

市面上有不少環保產品,當中的環保麵包袋(Eco wrap)是一塊能接觸食物的安全塑膠,縫在布上便可直接包裹食物。由於外型輕巧,方便攜帶,不少人把其代替食物盒使用。環保麵包袋除了盛載麵包,也有人利用它包裹炒飯、豬肉等。有人更在網上開設社交群組,供用戶分享使用心得。

果皮加水和糖,經過三個月發酵就可製成環保清潔劑。酵素清潔劑用途廣泛,可用作清潔碗碟、洗衣及清潔家居。(黎淑怡攝)
果皮加水和糖,經過三個月發酵就可製成環保清潔劑。酵素清潔劑用途廣泛,可用作清潔碗碟、洗衣及清潔家居。(黎淑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