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富邨 半世紀平民樂土 重建在即

人妖表演 滋擾居民

華富邨剛落成時,邨內沒甚麼娛樂設施。唯向海的地理優勢,為居民創造了不少娛樂。葉玉嫦於訪問期間不時稱讚瀑布灣環境優美,未有瀑布灣公園前,她常帶孩兒來游泳,自己則最愛在海邊摸蜆,每次都裝滿兩個塑膠水桶,滿載而歸,簡單卻開心。以前邨內沒有街市時,很多小販在瀑布灣擺攤,貨品琳琅滿目,熟食、衣服、日常用品應有盡有,加上價錢便宜,因此她每天清早五時多便會去閒逛。

香江大舞台雖已結業,但其招牌仍保留在原址。(陳嘉詠攝)
香江大舞台雖已結業,但其招牌仍保留在原址。(陳嘉詠攝)

隨著社區發展,華富邨增建了華富閣戲院,葉玉嫦憶述當年的小孩都是「掹衫尾」跟著父母去看戲,遇上相熟職員又碰巧有空位時,更可免費入場。後來,戲院結業,該地空置了十多年後改建成「香江大舞台」,成為全港首個人妖表演的場地,初期曾被食物環境衛生署檢控為無牌經營,於2005年9月才獲發牌正式公演。雖然地方再次熱鬧起來,但居民並不喜歡。葉玉嫦記得當年一車又一車的旅遊巴將內地旅客送到華富邨,不但令交通擠塞,衛生環境更變得惡劣,居民在屋邨也會碰到人妖購物和吃飯。其後因有居民投訴,加上南區區議會反對續牌,這個舞台就消失了,成為居民的回憶。

今日交通完善 昔日徒步比車快

現時華富邨的交通配套完善,不同的小巴及巴士專線絡繹不絕。但在落成初期,交通配套不足十分困擾居民。葉玉嫦指早期的華富邨只有兩條巴士線,每隔約一小時才有一輛單層巴士,載客量不多,以致供不應求。於是有司機自行駕駛「麵包車」接載居民,開始「一條繩、一張凳仔,就是一程車」的生意。居民口中的「麵包車」是現今客貨車的簡陋版,猶如運菜車,連車門也沒有。乘客坐在車上抓着一條繩當扶手,若要下車便敲敲車背木板示意,花三、四毫就能順利到達目的地。這種自發的方式解決了巴士不足的問題,亦成為華富邨早期居民的共同回憶。

現年63歲的前房屋署總建築師梁耀忠,12歲起與家人住在華富邨,直到結婚才遷出。他對華富邨初期交通不便的問題印象深刻。他表示,昔日的薄扶林道是單線雙程行車,路面不夠寬闊,經常造成交通擠塞,令居民苦苦等候也不見巴士的蹤影。故此,他會與中學同學結伴,花約45分鐘從西環的學校走路回華富邨。梁耀忠成為上班族後,這裡的交通問題仍未改善,他唯有徒步至中環,再乘巴士到上環上班。他笑著反問:「(當年)我走路比巴士快,為甚麼還要坐巴士呢?」他憶述不少居民都會走路出市區,所以行人路上很熱鬧,大家碰面時會互相打招呼。

南眺華富邨,攝於1968年。(香港歷史檔案館提供)
南眺華富邨,攝於1968年。(香港歷史檔案館提供)

「邨老人老」 難逃重建命運

華富邨曾因部分樓宇結構出現問題,一度引起清拆的爭議。經檢查後仍屬安全,因此房屋署於2008年決定以維修代替重建,花費約1.8億元,令其暫時逃過被清拆的命運。不過,華富邨近年被稱作「老人邨」,只剩下三萬幾人,多為長者及新移民。大部分樓宇嚴重老化,有居民更稱鋼筋水泥已經外露、天花石屎剝落,擔心居住安全。故房屋署於2012年開始研究重建,行政長官梁振英兩年後宣布重建華富邨。今年初步敲定重建詳情,暫定分三期,房署將再諮詢市民意見,首期預計2024年落成,而整個屋邨將於2034年完成重建。

華富居民難原區重置

現時政府雖在華富邨附近找到五幅地皮興建公屋,但提供的單位數目不足以接收全部華富邨居民,加上重建時間過長引起部份居民不滿。華富邨(一邨)區議員歐立成指,雖然大多居民支持重建,但年邁的始終想在華富邨度過餘生,希望能夠原區重置。不過有報章早前報道,政府目前的規劃方案,或會將華富邨居民遷入「置富谷」──即華富邨鄰近置富花園的一個下陷大山谷,而華富邨的原址很大機會變成豪宅地,重建並不代表居民能重返華富。

李柏然展示鞋店四十多年前的公司發票,當時的電話號碼只有六個數字。(陶雪兒攝)
李柏然展示鞋店四十多年前的公司發票,當時的電話號碼只有六個數字。(陶雪兒攝)

經歷三代鞋店 見證華富變遷

從爺爺到孫兒,經歷三代人的惠華皮鞋公司坐落華富邨四十八年,見證華富邨的變遷。四周店舖由早期的國貨公司變成連鎖商店,邨內的鞋店亦只餘下這一家,鞋店的租金由60年代每月的百多元,增加至現時的上萬元。第二代經營者李柏然最懷念店外的一片海。昔日尚未填海前,他顧店期間常拿一條魚絲,跑到店外的海邊釣魚,一小時可釣到幾斤魚。可惜現在從店內玻璃看出去,海景已變成密密麻麻的建築物。
現時的鞋店負責人是李柏然的兒子李龍江,他指四十多年來,店門一直掛上開業沿用至今的白底紅字招牌。凡光顧的顧客也能免費補鞋,補鞋的手藝一代傳一代,絲毫未變。對於華富邨重建,他未有太擔心,只打算「見步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