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茹果

上班吃果惹異樣目光

上班族吳小姐成為果食者已超過一年,她堅持上班前喝鮮榨胡蘿蔔汁當早餐,同時帶新鮮水果或以水果製成的食物當午餐,譬如以香蕉和火龍果打成的果露,而不會跟同事外出用餐。被問到同事看到她吃果的反應,吳小姐笑言是「被人歧視!」同事又常質疑單吃水果「夠飽嗎?」為了滿足同事的好奇心,她便讓同事嚐嚐自己做的果露,同事試畢都紛紛讚好。後來大家都習慣了她的飲食方式,就沒有再過問。

吳小姐一個月大概有二十多天都是吃果,其餘時間會跟家人、朋友用膳,但都盡量選擇素菜。她說,一開始轉果食時,有時候會忍不住吃肉,但後來習慣了吃果,吃一、兩塊肉都會感到腸胃不適。吳小姐認為吃果有很多好處,例如她的皮膚比以前光滑,腸胃也暢通了很多,人也精神了不少。

郭明慶和吳小姐是循序漸進地吃果,但有人卻幾乎是「一刀切」。盧氏夫婦由雜食一下子轉為食生(素食的一種,只吃未經高溫烹煮的食物)及食果,至今已兩年多。當年兩夫婦為了健康而決心改變飲食習慣,於是訂下目標,決定從2014年1月1日起徹底改變飲食方式,憶起這個「壯舉」,盧太說「前一晚大除夕還在大魚大肉!」盧生盧太在網上參考了許多其他果食者和食生者的分享,學習「果食之道」,現在主要吃水果,其餘時間雖會吃素菜、果仁等,但都不會以超過攝氏45度烹煮食物。

「返老還童」體魄更勝從前

盧太稱,食果後每一餐都很簡單,只需要幾個水果就能果腹,不用花太多心思在煮食上。(謝馨怡攝)
盧太稱,食果後每一餐都很簡單,只需要幾個水果就能果腹,不用花太多心思在煮食上。(謝馨怡攝)

現年54歲的盧先生說,踏入40歲後,他的健康狀況響起警號,膽固醇、血壓、糖尿等指數都超標,抵抗力變差,幾乎每個月患感冒,甚至記憶力亦開始衰退:「有時放下手機去洗手間,去完就忘記了把手機放到哪去。」盧先生有幾位親屬患有糖尿病,其中更有人因而去世,促使他和太太決心改變飲食習慣。年輕時曾為上海菜師傅的他,用自己的廚藝,製作了許多創意果食料理,又與「果友」們分享自創的食譜。他們說,吃果後感覺「返老還童」,果食生活不但改善了他們的健康問題,亦有令他們心境變得開朗:「由於需要的食物少了、又節省了花在烹調上的心思和時間,有助減低慾望,令思想變得更正面。」

有人認為水果不能為身體提供充足養分和能量,體魄強健的盧氏夫婦便親證果食一樣「有營」。他們熱愛單車旅行,最艱巨的一次是由拉薩踏單車到尼泊爾,差不多一千公里,歷時15天。旅行途中都是以水果果腹,有時更會一天只吃一餐,但仍有足夠體力應付第二天接近百公里的路程。他們指,同行的隊友吃過早、午餐,踏完單車過後也筋疲力盡,自己只吃一餐卻精力充沛,對比非常強烈。

本刊記者在盧先生家中採訪後,他帶記者到附近的小巴站,15分鐘的路程中有不少斜路,只見盧先生推著單車健步如飛,記者幾乎追不上他的步伐,當我們走得氣喘吁吁時,盧先生卻仍神態自若。

營養師:果食雖健康     仍應注意營養補充

註冊營養師詹佩鳳認為,果食主義是一種健康生活模式,但果食者需注意補充蛋白質和鈣質等營養。她建議,果食者可以多吃豆類食物和堅果等,以攝取足夠蛋白質,亦可多吃黑芝麻補充鈣質。另一位營養師吳耀芬指出,果食者變健康的主因是脂肪和鹽分的攝取量大降,同時多吃了含有大量纖維和水份的水果,加快了新陳代謝。因此,只要堅持「三低一高」(低油、低鹽、低糖和高纖)的飲食,即使不選擇果食亦可以身體健康。她同時提醒,有血糖、腎臟、胰臟等身體機能問題的病人都不適宜果食,另外,果食亦容易帶來蛀牙等口腔問題,若原本已有口腔問題的人也不建議進行果食。

124fruit_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