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眼中的無家者

編輯│陳可童 記者│陳自穎 攝影│黃靖凝

筆者陳自穎,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四年級生,現於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當交換生。

「醜陋、傷心、絕望,救救我。」「孕婦、飢餓,寶寶需要食物。」美國街道上的無家者,雙手緊抓著用瓦通紙做的小板,簡潔有力的紅色雙頭筆筆跡,彷彿是他們對世界的控訴 。

123exchange_01甫踏進美國德州奧斯汀的大街,正滿心歡喜開始異地之旅時,我卻赫然發現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上,每隔數十米就有滿佈鬍鬚、長髮披面的男子瑟縮一角,或露出小肚腩的豐腴女子坐在一旁,拿著寫上乞討字句的牌子。他們不會被動地等待路人施捨,反而主動上前討錢,進取得有時叫人想上前但卻步。十多年來,我從書本上讀到關於美國社會的情況,沒想到今天這些文字變得立體起來,真實又殘酷地呈現眼前。

可是,我實在不習慣,每天上學路上就這樣與他們擦身而過,裝作聽不到、看不見他們的需求。有一回,居住當地的姨母駕車帶我四處遊玩,在等待交通燈時,一名無家者拿著紙牌穿梭車輛間,等待車上的有心人給予零錢。姨母見狀,回過頭來,避免與無家者有眼神接觸。

123exchange_02「為什麼美國這樣繁榮,卻有哪麼多人流連街上等待接濟?」我問姨母。

「因為這些人懶惰,不願工作,一心一意想拿政府福利和你的零錢。」

我靜默不語,因為這答案非預計之內。

「我辛苦工作,一週六天,但大部分交的稅卻到這些人手上,到這些沒有貢獻的人手上。」

「但他們是否不被聘請,才落得如此下場?」我不禁反問。

「不是。他們就算不識字、沒有工作經驗,也可在美國的超市工作,總會有工作可做。」一名美國學生向我娓娓道來存在已久的無家者問題:「人們辛苦為三餐打拼,但收穫卻好像被白白瓜分,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美國人不願意幫助他們,哪怕只是給予少許零錢。」我還記得姨母曾說,當她知道奧巴馬上場後,大感絕望,因為扶貧開支將會大增。我聽後心裡很不舒服。但事實是,金錢被眾人高舉,錢能解決一切問題,也能製造一切矛盾。這些答案,顯示了資本主義背後的社會撕裂。高舉人權和包容的旗幟的美國,內裡原來存在許多社會矛盾、階級歧視和種族貧富差異問題,是如此脆弱和讓人不安。

123exchange_04不少無家者身旁總有一大罐啤酒、數盒香煙,美國人不願施捨零錢,可能是因為覺得他們已得到政府大量財政資助,不值給予他們一分一毫,但我卻想可能是因為他們對無家者感到絕望而逃避。我亦感覺到無家者的問題其實複雜得很,不是路人偶爾施予五元美金就能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想到這裡,我自覺抱歉又心裡不踏實,因為自知給他們幾塊零錢的效用不大,又沒有勇氣接觸他們,聽他們說自己的故事。

夜深時分的奧斯汀冷得格外刺骨,深藍夜幕偶爾閃現幾顆星星,看著看著幾小時就過去了;不知饑寒交逼的無家者,在漫漫長夜會否抬頭找點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