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廠倒閉 失業工人往何處去?

失業成解脫 離開東莞追夢

工廠倒閉時,很多人大感挫折、前路一片迷惘,李德俏卻說:「可以解脫了,也可以拿到一點賠償金。」37歲的李德俏在東莞打工18年,曾從事工廠、影樓和服裝行業。失業前,她在萬士達擔任生產管理,經常從晚上7時半開始上十多個小時夜班,下班後又拿貨擺攤賣時裝。雖然賣衣服是自己的愛好,但有時一整天都賣不出一件衣服,還要受顧客冷言冷語。這樣的生活不知不覺過了五年多,令她感到十分疲憊。因此,她認為工廠倒閉是一個離開東莞的機會,讓她尋求改變、實現開服裝店的夢想。

她與丈夫把11歲的孩子送回家鄉廣西欽州,丈夫繼續留在東莞打工,她則隻身去了廣西北海市,用三萬多的遣散費與平日的積蓄,在這個無親無故的城市裡開了一間時裝店。一家三口分居三地,雖然孤單,但她去北海是為了尋找機會,也追尋自己想過的生活:「我真的想脫離打工之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她在北海開店已有四五個月,但因網購時裝太方便,時裝店生意一直不如人意,有時甚至會入不敷出。她坦言,按這種情勢,時裝店或難以維持。

倒閉潮連帶影響 工業重鎮繁華不再

 圖為萬士達工人到工廠的出入口。自工廠倒閉後,通道被鐵馬封鎖。 (王瑾攝)

圖為萬士達工人到工廠的出入口。自工廠倒閉後,通道被鐵馬封鎖。
(王瑾攝)

上世紀80年代起,東莞製造業迎來黃金時期,外資企業紛紛在當地設廠,憑藉國家「三來一補」政策優勢(「三來」指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而「一補」是指補償貿易),大力發展電子零件、紡織服裝、玩具加工等產業。然而,隨著國內經濟結構轉型、人工成本等也上升,不少外資企業都把工廠遷往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單是2014年,官方數字就有428間工廠倒閉,實際數字則難以估算。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潘毅主要研究中國勞工,她認為造成倒閉潮的原因是國內輕工業生產過剩,而市場已飽和,導致出口滯銷,加上外資企業大量向越南及中國西部轉移,東莞的工廠生產線競爭力不足,於是接連倒閉。

她估計,倒閉潮大約持續至2017年,並坦言看不到工人的出路。因中國流動人口規模太大,2014年統計的農民工人數就有二億七千萬,加上「機器換人」趨勢影響,即使中國由「中國製造」轉型至「中國創造」,也很少能惠及普通農民工人口。

工廠倒閉,受影響的不單是工人,東莞的面貌也改變了。成先生(化名)是東莞一間工人再培訓機構的負責人,他指現時經濟不景,東莞的罪案率亦因而增加,「很多人想不勞而獲,因此出現了更多欺騙、利用」。如有人藉開美容院和養生館行騙,顧客被逼消費數百至數千元不等。記者瀏覽公安局官方網站,亦發現當地於2015年曾發生不少搶劫、扒竊案。

成先生見證著東莞的變化,桑園工業區高峰時有12萬人居住,現今只剩四萬多人。他說倒閉潮不單單影響工人的生計,也連帶影響周邊的商鋪和供應商:「很多小商鋪、餐廳都以家庭式經營……工廠一倒閉,很多家庭的生計都有問題。」

記者走過工業區的萬士達道,到處可見殘破不堪的「美食街」、「步行街」燈牌,昔日的繁華景象不再,店鋪拉起鐵閘,貼上結業標語,旁邊垃圾堆積如山,形同廢墟。大街盡頭是已倒閉的萬士達,一片荒涼;只得零星幾家營業的快餐店,為寂靜的街道帶來一點聲音。

122China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