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優先 以武制暴 黃台仰

本年三月一日黃台仰在「光復元朗」行動中發言。
本年三月一日黃台仰在「光復元朗」行動中發言。

編輯│何裕琴 記者│余卓希 攝影│余卓希 何裕琴 陳沅彤 馮美斯 徐紹軒

在過去幾個月的「光復行動」中,穿著斗大「本土」二字藍衣的身影不時出現在電視熒幕上。這群本土民主前線的成員高舉「本土」旗幟,站在前線指揮活動。年輕的臉孔上雖有著熾熱的眼神,但其勇悍的作風亦惹來批評,該組織的發言人黃台仰旋即成為傳媒焦點。二十一歲的黃台仰,不加入固有的本土組織,與朋友自行成立本土民主前線,主張「以武制暴」,實行「自己話事,主導行動」,在上水、元朗、屯門等地發起多次反對水貨客的「光復行動」。當中示威者與水貨客對罵、衝出馬路等激烈行為,使不少民眾反感。面對質疑聲音,黃台仰認為「日久見人心」,深信勇武抗爭才能夠取得成效。

對於中央近日宣佈取消一簽多行,收緊為「一周一行」,黃台仰認為新政策未能完全解決水貨客問題,還有一群住在深圳的香港新移民走水貨,故仍需要多方面的改善,才能解決水貨客問題。

建立本土思想

119people_4黃台仰身形瘦削,架著圓型眼鏡,揹着背包,一副年輕小伙子的模樣。平日他是室內設計師,但每逢周日就變成帶領群眾參與反水貨客行動的社運人物。

他坦言自幼反叛,喜歡獨自己思考,討厭「坐定定」上課。中學時就讀鄧肇堅維多利亞官立中學,在中三時曾曠課半個學期,獨自在家閱讀和學習,最後卻考獲全班第一;當時更曾為挑戰難度,向高年級的同學借來中五的數學課本閱讀自學。到了中五會考,由於分數未達升學要求,加上一向欲修讀室內設計,故選擇升讀室內設計副學士。課餘他閱讀政治、時事或其他範疇的書。

在眾多書籍中,陳雲的《香港城邦論》對黃台仰影響最深。由於城邦論的概念在當時十分創新,故此書大大影響黃的政治觀:「我開始想,香港會不會有更好的發展方向?當時我覺得(城邦論)這個理念好。」然而今天回頭再看,他認為城邦論在香港的可行性不高:「其實(陳雲)都只是把願景說了出來,但沒有提出實際推行的方法。」相比之下,他認為港大《學苑》提出的民族自決論,讓港人先建立本土和民族意識,更值得參考。

反大台 望能主導行動

除了閱讀,黃台仰還會收聽網台、上高登討論區與網民論政,期間逐漸建立本土思想。二零一二年反對成立國民教育科,十九歲的黃台仰首次參與社會運動。每天放學,他都會到集會區靜坐,和參與的陌生人談論香港政治。

去年佔領運動,他由被動的參加者變成主動參與。他和一群有車的朋友在網上自發成立車隊,駛到全港各區收集物資,並在中環設立物資站。短短兩小時內,本來只有幾箱水和食物的物資站,頃刻被市民捐出的物資堆滿了:「原來如果每人多走一步,對整個運動可以有很大幫助。」他自此便主動參與更多社運事務。

同時,他在高登討論區認識了一群理念相近的朋友,每天齊聚旺角佔領區。他們批評金鐘大台專制,限制群眾的自發行動,遂開始反糾察、拆大台。黃台仰指,他不是完全反對大台,而是認為大台應該更民主、和民眾溝通更多。

佔領完結後,他與這群朋友一同成立了本土民主前線,希望日後能夠自己主導行動。作為光復行動發起者,本土民主前線不是另一個大台嗎?他否認,表示即使光復行動由他們號召,但每次行動他們都會和示威者溝通,亦不會限制示威者的任何行動,他們相信示威者具有獨立思考能力:「例如示威者要衝出馬路,即使我們反對,但經過勸告後他們仍堅持,而又願意負起責任,我們不會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