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醫療+旅遊

商機無限 有待開發

全球多個地區如泰國都已經將醫療旅遊納入發展產業,醫療旅遊在全球的總收入在二零一二已經增長至一千億美元,同時帶動零售等服務行業的發展。司徒敬豪認為香港有發展醫療旅遊的技術優勢,加上交通便利,與東南亞的交通頻繁,約每三分鐘就有一班飛機從東南亞抵港。因此他相信香港有條件發展醫療旅遊,故此他早年聯同保險業界、旅遊及醫療業界人士組織香港醫療旅遊協會,協助推動香港的醫療旅遊。

然而他表示協會規模不大,在推動醫療旅遊這方面的角色較為被動,只能給予意見。他認為單靠學會不能推動醫療旅遊,需要由政府領導。政府在二零零八至零九年施政報告中提及發展醫療旅遊,但是「立法會並沒有跟進,政府也沒再提倡」。他希望政府可以加強宣傳與合作,並且多批一些地給私家醫院:「最重要政府行先,其他可配合」,旅遊界、醫療界、運輸界也需要幫助。

醫療資源  供不應求

郭家麒稱香港「根本沒能力,所以做不到」,政府說發展醫療旅遊都是空口講。
梁家騮認為香港「不需要這個標籤(醫療旅遊),因為本地的需求都好大」。

要發展醫療旅遊,的確並非大肆宣傳就能成事,還要有人才和硬件的配套。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也在早前表示,本港公私營醫療體系的容量有限,發展醫療產業均需視乎其他的軟件配套,包括人手。現時政府正為未來醫療產業上的人力資源作出評估及計劃,但他相信在短期內未必能馬上談論大力發展醫療產業。

醫療政策評議會會長郭家麒也指出,本港的醫療服務一直供不應求,遑論有額外能力容納各地旅客。本港的公營醫療體系現時使用率已經偏高,沒有能力應付發展旅遊後的龐大需求,而香港的私家病床只得約三千張,同樣都是長期爆滿,就算香港人想入住已不容易。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也指出,如果沒有足夠的新增病床,醫療旅遊就無法發展起來,而現時政府在撥地建私家醫院的步伐較慢。所以香港現時沒有合適的醫院接待這些病人:「發展醫療旅遊,必須在市區找到合適的土地,例如中環等集中遊客的地方建立私家醫院,鄰近要有酒店,提供配套服務。」

他又說,其他發展醫療旅遊的地區都有完整的配套,例如新加坡的萊佛士醫院坐落於市中心,旁邊有酒店,而泰國亦有康民醫院等醫療機構,提供酒店式的一條龍服務,故能主力發展醫療旅遊。但香港缺乏土地供應,政府建議撥作興建私家醫院的土地如黃竹坑、大埔及大嶼山等均遠離市中心,交通不便,難以吸引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