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新媒體湧現 激活本地體壇

119sport_0

編輯│洪楚欣 記者│鍾煥露 攝影│鍾煥露 洪楚欣

揭開報章的體育版,外國體育消息及博彩資訊總佔大篇幅,本地體育新聞的版面則相對次要。二零一零年,無線電視新聞部亦取消了《六點半新聞報道》中的體育環節。主流傳媒不重視,有關香港體壇動向的報道愈來愈少,一班熱愛本地體育的運動迷決意另闢新徑,以網上的形式專門報道本地體育消息,讓讀者有更多途徑接觸本地體壇新聞。

體路:支持本地運動員

眼見體育新聞愈來愈不受重視,有記者從報章跳出來,成立專門報道本地體育新聞的網站。《體路》於二零一三年一月成立網站,並設有社交網站專頁,至今已獲得二萬三千多名網民讚好,每月瀏覽量高達三十萬。創辦人徐飛及Carrie笑言一切是無心插柳。兩年前,她們仍在不同媒體當體育記者,但因察覺報章體育版往往以外國體育新聞為主,本地體育新聞的篇幅有限,報道流於表面,不少有價值的報道未能刊登,故成立本地體育媒體。徐飛慨嘆:「每次外出採訪都揹著一大堆沉重的器材,東奔西跑,但公司卻只要我寫一百字,我覺得很洩氣,像孤軍作戰一樣。」徐飛心灰意冷,本已辭職打算轉行,卻總是收到關於本地體育的採訪通知,令她們萌生成立《體路》的念頭,專門報道本地體育消息。由紙媒轉職新媒體,她們從頭做起,從設計標誌到製作網站,全都要自學:「不會就學,反正我們已經沒甚麼可以輸。」

體路創辦人Carrie(左)和徐飛(右),憑著對本地體壇的熱誠創辦體路。(鍾煥露攝)
體路創辦人Carrie(左)和徐飛(右),憑著對本地體壇的熱誠創辦體路。(鍾煥露攝)

不論是土生土長的籃球運動員,還是居港的少數族裔板球運動員,皆是《體路》專訪對象,徐飛說:「在我們眼中,不可能每一個都是李慧詩(二零一二年奧運自由車凱琳賽銅牌得主),但為甚麼他們就不值得報道?許多沒名氣的運動員,可能因為你不支持他,他就會放棄。我們認為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主角。」
徐飛坦言開設網站後首十個月沒有支薪,只能靠其他工作例如拍攝體育比賽照片餬口。現時財政情況已穩定下來,她們能支薪,且有兩名兼職員工幫忙。徐飛表示受本地運動員堅持訓練的決心所感動,雖然廣告收入微薄,仍堅持經營《體路》。

運動版圖:關注非精英運動員

運動版圖創辦人之一陳冠英認為運動要融入生活。(鍾煥露攝)
運動版圖創辦人之一陳冠英認為運動要融入生活。(鍾煥露攝)

《運動版圖Sportsoho》創辦已八年,除出版雜誌外,亦開設網站、社交網站專頁及網上電台。與《體路》不同,《運動版圖Sportsoho》有四十多名全職員工,分別負責編採、攝影、版面設計、巿場推廣等等,與其他體育雜誌相比,規模甚大。以月刊形式出版的《運動版圖Sportsoho》每期都有不同的專題,除了美式足球、馬拉松、瑜伽等較為熱門的運動,還會介紹武獅、三項鐵人等較為冷門的運動。他們還會邀請運動專家及教練撰寫專欄,教授運動知識,亦會包含一些運動服裝、旅遊、健康資訊等等。其中一位創辦人陳冠英指,他們刻意不訪問本港精英運動員,反而希望能採訪更多二、三線或退役運動員,探討其內心世界,發掘其背後的故事,希望能藉此向讀者宣揚運動。

所謂「萬事起頭難」,陳冠英指以往從事商業出版十多年,其後公司賣盤,熱愛運動的他認為體育新聞出版市場值得投資,於是便和拍檔大膽地成立《運動版圖Sportsoho》。初時只有十名員工,現已發展成四十多人。他坦言剛成立《運動版圖Sportsoho》時,讀者群不大,廣告量又少,但他相信凡事只要堅持,就沒有做不到的事,就如本地運動員般:「像長跑一樣,今天要你跑二十公里,可能很慢,但只要你沒有停下來,總會完成的。今天你不相信我,一年、兩年、三年,你總會看到我努力的成果。」

119sport_5尚有精彩內容 請轉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