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種票報道

多方查證 資料過千猶如黑洞

僅在「INT」發放懷疑種票的報道後幾小時,以《揭建制派區選大勝之謎 瘋狂種票 1屋 7姓 13票》為頭版的《蘋果日報》出爐,詳細報道美孚一個懷疑種票的單位,矛頭更直指政協委員梁平。負責這篇報道的其中一位記者白琳笑說:「這是由零開始的故仔,在沒有收到任何投訴、報料下,自己『身痕』弄出來的。」

當初白琳發現選民人數有奇怪增幅,可是卻想不出背後的原因。她與鄰座的同事黃偉駿討論後,兩人決定嘗試調查,初步挑選了美孚和黃埔東兩個選區,除了選情比較可疑,也因為整個選區只涉及一個屋苑,方便上門查找選民。

與盧子揚一樣,白琳先從各個政黨和選舉事務處,搜羅選民資料。她笑說:「查到那個選舉事務處的職員都已經認得我。」他們先挑選有超過三個不同姓氏選民登記的單位,然後透過土地註冊處查核物業的買賣記錄,剔除與種票無關的單位:「初時以為三天可以辦完,後來發現不對勁,因為有幾百個單位,涉及近千個選民資料,這項工作變了黑洞,但做了一半又無可能停止,惟有硬著頭皮做下去。」因為有些業主可能以公司名義持有單位,有時更需要到公司註冊處查冊,翻查公司的董事名單。白琳表示:「每日一回來就坐着不動,不停翻看(物業記錄),看到夠鐘就回家睡覺,第二天起身再翻看。那時我和同事每天都做到半夜才走,只是翻看那疊資料都花了三、四天。」

最後他們篩選出百多個單位,其登記選民既非業主,也不是前業主,又跟業主不同姓氏。下一步就是逐家逐戶拍門查證。白琳表示,因為私人屋苑的保安森嚴,他們大多只能在大堂外按對講機:「如果有人應便立刻問他『我們在核對選民登記,請問你的單位是否有四個選民登記』。多數住客不會問你代表甚麼機構,一般都願意回答。」

核實梁平身分花功夫

不過能夠找到茂名市政協委員梁平,其實是一個意外收穫。白琳表示,起初只知道他的單位有很多選民登記,對此感到奇怪。之後翻查新聞資料,才發現原來他可能是政協委員。可是「梁平」這個名稱太普遍,為了確認這個美孚業主與政協委員是同一人,記者得要花更多功夫。白琳解釋,他們透過公司註冊處,翻查有甚麼公司的董事名叫「梁平」,之後找到其中一家公司,是政協委員梁平接受訪問時曾提及過,從而找到了他的身分證號碼。白琳再透過地址,從土地註冊處獲得業主名字,然後翻查名字旁的註冊紀錄號碼,就可以找到身分證號碼:「身分證號碼一樣就肯定是同一個人了,我們便是這樣確定梁平。」她讚賞負責的同事有毅力:「其實這幾樣工作,如果你隨便停了一步就沒有了。你問我是否值得用整個星期去做,我只能告訴你,有發現就值,沒有發現就不值,但你不做就不會知道。」